第144部分(第3/4 頁)
華之精製品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劇。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少數為選取天然的砷華礦石,多數為加工製成。加工方法很多,茲舉老法和新法各一種如下:①老法將毒砂砸成小塊,除去雜石,與煤、木炭或木材燒煉,然後昇華,即為信石,此法裝置簡單,但有害健康。②新法選取純淨的雄黃,砸成10厘米上下的塊,點燃之,使雄黃燃燒,生成氣態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後透過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為信石。二氧化硫另從煙道排出。
【炮製方法】:
去淨雜質,砸碎,裝入砂罐內,用泥將口封嚴,置爐火中煅紅,取出放涼,研為細粉。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從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乾,卻入瓶盛,於火中煅,別研三萬下用之。”②《日華子本草》:“砒石,醋煮防毒乃用。”
【考證】:
出自《開寶本草》①《綱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為信石,而又隱信字為人言。”“醫家皆言生砒輕見火則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飛煉者,蓋皆yu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為愈乎。”②《內科新說》:“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熱劇,驟生大炎,甚至潰爛而死,至痛至苦。信石雖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藥,則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錢二分,加鹽二錢,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兩,鹼與信石融合,兩俱不見,是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兩,加清水十二兩,每服一兩,日服二、三次,計服每一兩,雨水中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發寒熱瘧證,大有效驗,並能治皮病各種癬。”
【生藥材鑑定】:
有紅信石、白信石兩種,藥用以紅信石為主。①紅信石又名:紅礬、紅砒。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白色,有黃se和紅色彩暈,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澤玻璃狀、絹絲狀或無光澤。質脆,易碩碎。氣無。本品極毒,不可口嘗。以塊狀、色紅潤、有晶瑩直紋、無渣滓者為佳。②白信石又名:白砒。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無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澤玻璃狀、絹絲狀或無光澤。質脆,易砸碎,氣無。本品極毒,不可口嘗。以塊狀、色白、有晶瑩直紋、無渣滓者為佳。以上藥材,產江西、湖南、廣東、貴州等地。顯微鑑定:本品於偏光鏡下:無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錯解紋理。正交偏光鏡下,顯勻質性。
【中藥化學成分】:
砒石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或名亞砷酐(Arse-nousoxide,Arsenousacidanhydride,As2O3),白色,八面體狀結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熱可以昇華,故精製比較容易;昇華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為As2O3。紅砒是除含AS2O3外尚含紅色礦物質的一種砒石。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價鐵及硫化物則顯紅色;天然品經分析尚含少量錫、鐵、銻、鈣、鎂、鈦、鋁、矽等元素;加工品的雜質成分取決於原料和加工過程。
【中藥化學鑑定】:
取本品少許置閉口管中緩緩加熱,有白色昇華(As4O6)(純品1371昇華)生成。(1)取少許上述昇華物加水2ml,加氫氧化鈉試液4滴,煮沸使溶,冷後加硝酸銀試液2滴,產生黃se沉澱。(2)另取上述昇華物少許,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亞砷酸,加硫化氫試液及濃鹽酸後生成絮凝狀黃se沉澱。尚可用X射線衍射法、差熱熱重分析法和紅外光譜法進行鑑定。
致死劑量0。1…0。2克
麻痺型:當極大量的砷進入體內,出現中樞神經麻痺症狀,發生四肢疼痛性痙luan,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數小時內死亡,此型少見。急性型:出現明顯的胃腸炎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水樣,有時帶血,嚴重者酷似霍亂,一兩天內死亡。此型多見。——引自《中國法醫學〉
金剛石具有疏水親油的特性,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藥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
夾竹桃,據法醫學資料,致死劑量20…30片葉子,全身有毒
烏頭
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葉互生,革質,卵圓形,三裂,兩則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