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1/2 頁)
“看來傅琛和傅珊,多半是衝著這套房產來的。”霍巖瞭然地點點頭,“包括那個現在拿著遺書打算獨佔遺產的外甥。
這個叫楊景存的親外甥,在傅賢海死前三四個月的時候開始頻繁探望自己的舅舅,在這之前一次都沒有過。
如果不是那套開發商贈送的房產,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喚醒這份沉睡多年的親情。”
寧書藝看著手裡的名單,嘆了一口氣:“今天有一個護理員說了一句老話兒——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時候雖然不願意承認,但親情在很多時候也有非常現實的一面。”
“康養中心的老闆曲以明和我講,在傅賢海訪客量特別大的那一段時間,傅賢海實在是受不了那些慕名而來的訪客,提出不見媒體。
官方的媒體人倒是還好說,一看實在做不動思想工作,也就算了。
但是現在這年頭,攥著手機就可以變成一個行走的媒體,這一部分就沒那麼聽話了。
有很多人為了能夠進去拍攝傅賢海,會撒謊,冒充成其他人,假裝送快遞,假裝送外賣,假裝是別人的親友。
曲以明說,那些人其實並不是真的多麼尊敬傅賢海,想要和他見一面。
他們真正想要看到的就是傅賢海在康養中心裡面,一個人過得悽悽涼涼,最好的住在條件最差的房間裡,多麼落魄。
他們只是想要用‘好人沒好報’來做噱頭,博眼球罷了。”
寧書藝嘆了一口氣:“往往就是這種時候,明明哪一個也談不上是什麼壞人,偏偏從行為上又能體現出一種人性深處的惡。”
“曲以明說,那些人偶爾也真有能順利混進去的,他們跑去找傅賢海,問東問西,和他聊天。
雖然說目的肯定是不單純的,都是為了給自己湊素材,傅賢海嘴上不說,但是感覺心裡面倒也不是真的覺得特別牴觸。
估計是平時除了蔡宇傑去看他,也沒有什麼人真的陪他說說話,聊聊天,所以哪怕是陌生人,出於某種利己的目的,和他攀談,聊過去的事,他也沒有真的很反感。
只是次數多了,可能是被刨根問底觸及到什麼自己不願意透露的話題,他才叫曲以明加強訪客登記的管理的。”霍巖不是一個擅長表達情緒的人,可是在說這一番話的時候,還是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對傅賢海生前那種心境的同情。
寧書藝聽著這話,也覺得心裡面有點不太好過,但和霍巖一樣,她也很快就把這種情緒收斂起來。
作為執法者,在案情的調查過程中,保持一個客觀中立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你覺得有人想對傅賢海下手的動機會是什麼?”寧書藝問霍巖。
霍巖幾乎不假思索就做出了回答:“財產。傅賢海本來算是清貧一生的人,雖然有一套房產,但是不是什麼高檔樓盤,黃金地段。
他的收入本來就是中規中矩,一輩子又捐助了那麼多貧困學生,幾乎沒有什麼存款可言。
結果一朝被評上了模範,被動接受了社會捐贈,也算是天降橫財,在那之後,從前不肯走動的子女忽然之間也分別跑來探望老父親了。
過去都沒有露過面的外甥也成了康養中心的常客了。
這擺明了都是衝著傅賢海名下新增的房產。
傅賢海雖然約定好要把房子出租,租金直接捐贈,但是如果他死了,這房子易主,那之後要怎麼處置,那就都是新任房主說了算的了。”
“嗯,這確實是看起來最直觀也最合理的一種推測。”寧書藝並不反對霍巖的觀點,她自己之前恰恰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在康養中心的時候,那個叫做肖麗麗的護理員所說的話,給了她另一種啟發。
她把肖麗麗當時的說法轉述給霍巖,然後說:“她的觀點歸結起來就兩點。
其一是蔡宇傑也未必有什麼好心眼兒,不會無事獻殷勤,肯定也是有所圖。
其二就是說傅賢海也不是外界鼓吹得那麼偉大,那麼無私,暗指他身上有什麼外界不知道的汙點。
我覺得她應該是知道點什麼,或者哪怕是道聽途說,也聽說了一些和外界主流的傳聞不太一樣的內容。
只不過今天護士丁海秀名下是他們當中資歷最深,資格最老的一個。
她不想被捲進這件事太多,一直在極力撇清和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也不願意讓別人多說什麼,所以肖麗麗最終什麼都沒說出來,只是藉機發洩了一點情緒。
有機會可以找她私下裡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