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1/4 頁)
問好壞,只問有用與否,高度功利主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陰狠薑辣,但也常常異常有效。蕭若心底裡雪亮,這篇文章必定出自賈續之手,除了他再不會有別人。
還有一篇文章中列舉了很多數字。顯得作者精於算計、對國家財政收入與支出見解深刻,很有經濟頭腦,有些經濟思想甚至與21世紀金融遙相呼應,相當超前。也相告大膽,他的治國思想核心在於財政,認為歷朝歷代發生危機,首先是朝廷財政上出現問題,只要把財政理好了,自然國泰民安,國富兵強。蕭若看得龍顏大悅,此人要不進戶部。簡直浪費人才。
他拿著這三篇文章、已打定注意,這些文章的作者即為今科文試三甲,至於誰為狀元、誰為榜眼、誰為樣花,就要費一番思量了,三篇文章風格迪異,各擅勝場、不容易分出高低。
副主考官張漢則與一眾吏部官員面面村兢,對皇帝中意這三篇文章有些意外,他們其實更看好另幾篇詞藻華美、行文正氣浩然、洋溢著儒家崇高精神的文章。
以往取士一賈都是如此、若非他們揣摩皇帝以“治國之道”為題的用意,這三篇實用主義文章多半都不會選進前十。
蕭若猜也猜得到他們的想法,那些文章他也都看了,但是對某些老儒生一開口動軌堯舞之世怎樣怎樣、祖宗之法又如何如何的陳勝爛調特膩味,死讀聖賢書容易變成書呆子,當今朝廷需要地是有才能地人。
“朕說過,個番思科不比每三年一次的正式大比。朕要不拘一格選拔英才。這三篇文章即為個科文試三甲,朕意已決,毋復多言!”皇帝朗朗的話語聲響徹四方。
“吾皇聖明!”眾吏部官員轟然相應,既然皇帝下了決定。他們誰也不敢有二話。
蕭若提起硃紅邵筆,點了第一篇雄才大略的文章作者為頭名狀元。
賈續為榜眼,精於算計的文章作者為株花,其餘文章扶高下一一排定名次,崔克為第十名。
眾吏部官員領旨、待三日後地黃道吉日放榜公佈,同時話告天下。
事後拿抄本去核對原文,發現新狀元郎卻是皇帝青睬有加的白易鴻。蕭若得知後,也同樣開心,深感自己沒有看錯人,白易鴻果然非等閒之輩,胸中大有輻略,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全部核對之後,榜眼確實是賈續,而株花則是一個名叫司徒簡的肥胖老人,年約五十多歲,也參加過很多回科舉,屢試不中。
至於個科武試的名次,每一個武舉的戰場功績和校場比武成績都是明擺著的,蕭若在朝堂上與群臣公開討論,以決定最終排名。
武藝最強者自是裴劍與崔玉、兩人比武不分勝負、戰場功績也相差不大,裴劍稍稍佔優。武狀元給他們當中任何一人,眾人都會心服口服。
文武百官議論一番、有人主張應點裴劍為武狀元、也有柱長察顏觀色的大臣見皇帝難美少年崔玉似乎有點兒暖昧,便提議崔玉為武狀元,裴劍為榜眼……
蕭若不想因自己個人地傾向影響科舉、難這等奉承言論一祥無視。
他站在絕對客觀的角度,把兩人仔細比較一番,當日在比武校場,若他不出手柱救,兩人必將是兩敗俱傷的結果、然而他心裡明白、崔玉日後成就不可限量、但此時武藝還是要稍遜裴劍半籌。論及戰功、亦是裴劍更大。故而武狀元非裴劍莫屬,崔玉只能退居榜眼。
眾臣聽了、一齊歎服,對皇帝的公和分明十分欽佩、敬畏有加。
蕭若暗恬、崔玉年紀輕輕,一次性撈到個武榜眼和第十名文進士、文武雙雙高中,幹古罕有、比一般人中個狀元還要光宗耀祖,那名利心很強的小妮子估計晚上做夢都要笑醒。
按下來排定榜眼以下排名。原本比武名次第三是管吉,可蕭若認為此人武藝如此高超,而當日與韃子血戰時卻沒有脫穎而出,戰績遠不如張成大、莫無傷、以及戰死沙場的白孟批耀眼、也不知是他貪生怕死呢,還是別有什麼接故、總之今蕭若有幾分不喜。
蕭若綜合戰場功績,點了張成大為柞花,莫無傷第四名,管吉排到第五。
眾臣一一凜遵,其下名次由吏部官員逐個排定,文武各取士二百人。
四月十二這一日,是黃道吉日,朝廷正式放榜,訊息傳開,整個京城為之轟動,不單趕考的文武舉子半早翹首以待,連不相干的百姓們也一窩蜂趕去湊熱鬧,一時之間,萬人歲巷,盛況空前……
第七十四章 恩科落幕
黃紙書寫的金榜前人山人海,萬頭簇動。識字的人一個二個眼睛瞪得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