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長)。這意味著耶穌教會的西洋人奪取了這一職位。自元朝以來,這一職位一直被掌握*系曆法和大統曆法的人所把持。實力決定競爭結果。耶穌教制定的歷法為“實憲歷”,也被稱為西洋新法。
湯若望得到了順治皇帝( 1643—1661年在位)的信任。但在康熙初年,湯若望遭到嫉妒得發瘋的*曆法家楊光先誣告,被判死刑。原因是,湯若望在推斷榮親王安葬之日時出了差錯。經過太皇太后的斡旋,湯若望才被免除死刑。但自此後基督教被禁,所有的修道士被捕。以上事件發生於 1665年。被送往廣州的修道士們,發誓要遵守耶穌教會對中國典禮作出的解釋。然而其中一名多明我會教徒從廣州潛逃,在羅馬開始了反中國典禮的活動。於是教皇克來門特九世釋出敕書,宣佈前教皇亞歷山大七世頒佈的接受中國禮典的敕書無效。
康熙皇帝學識淵博,曾與指責中國典禮為迷信的福建宗座代牧顏璫(Charles Maigrot,1652—1730)進行辯論。然而顏璫對中國經書一竅不通,更不要說關於典禮的爭論了。康熙皇帝批評他“站在別人的大門外,還要對屋裡的事情大加指責”,並對其嚴格查辦。顏璫被迫流亡國外。
“the Bull Exilladie”為拉丁語,意思是“自那一天”。
典禮問題(3)
1715年3月15日,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頒佈了新的教皇令,被稱為“自那一天”。主要重
申了對典禮問題的看法,釋出了決不允許有絲毫妥協的反典禮命令,並明確了中國的典禮並非市民行為。
對於教皇釋出的非妥協“自那一天”教皇令,清朝政府方面也採取了嚴格的禁教措施。教皇令在 1716年11月傳達到北京。康熙皇帝是位開明的君主,與許多耶穌教徒們有過交往,並對他們十分友好,雖然當時年事已高,但也並未採取較為嚴厲的抵制措施。康熙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