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我真的不知道!
我剖析著自己的心,自己的愛,心漸漸緊縮,冷汗幾乎就要留下了,我這個母親真的不合格呀!
那將來呢,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生養了她,她就理所當然的要聽自己的安排?我會不會也學會了這樣批評女兒你看人家誰,你怎麼不和人家一樣?我會不會逼著女兒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考各種各樣的證書?我會不會任意的修剪她,用愛的名義剝奪女兒想過自己生活的願望?如果她暫時潦倒,我會不會諷刺她?如果她功成名就,我會不會四處炫耀覺得自己的女兒為自己掙足了面子!我會不會在要求女兒做她不願做的事情時說我真是白養了你了?我會不會……
一路問下來,我真的害怕了,我怕自己成為一個世俗的讓女兒討厭的母親 ,女兒現在還小,我真的不知道將來我會怎樣。每次讀池莉的《來吧,孩子》,我都特別佩服池莉,她頂住了社會的壓力,學校的壓力,朋友家庭的壓力,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寬鬆的自由的愛的空間。讓孩子像一棵小樹,按照自己的特性幸福的生長。可是,我也能做到嗎?
我不知道我會怎樣,但我可以向孩子保證,我一定會努力向這些偉大的母親學習,儘自己最大的女兒給女兒幸福,我會學著純粹的愛自己的孩子,學著純粹的接受孩子的將來,也許貧窮,也許富有,也許失敗,也許成功。不管我的孩子將來是什麼樣子,都是那個在我懷裡撒嬌的寶貝,都是我的最愛!
孩子,你放心,媽媽也許做得不夠好,但媽媽一定不會停止努力!
生活就像一碗菠菜湯
同事們相約去卡拉OK唱歌,問我去不去,我習慣性的搖搖頭說不去,他們便興頭頭的呼朋喚友的瀟灑去了,只留下一個孤獨的我。
於是在心裡問自己,為什麼不去呢?是自己唱歌太難聽沒有信心在大家面前一展歌喉嗎?應該不是,卡拉OK,不過是自娛自樂而已,唱的高興就行,也沒有人要求你有專業水準。是老公孩子在家,自己出去玩不好意思?應該也不是,只要同事有活動,老公一般都很支援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竟百思不得其解了,仔細想一想自己走過的這三十年,一直過的平淡如水,所有的娛樂場所幾乎與我絕緣,沒有進過歌廳,沒有去過迪廳,沒有到遊戲廳打過遊戲,沒有進過酒吧喝過酒,除了大學時進過影院看過幾場電影以外,電影院再沒有賺過我的錢。不會滑冰,不會跳舞,沒有喝過咖啡,除了陪女兒外自己沒有吃過一次肯德基。所有的時尚都不曾嘗試過,更沒有追隨過潮流。我一直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把自己丟進人海,你就絕不會第二次找到我。想到這裡我忽然明白,都是因為習慣,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固執的不肯嘗試新的東西。
真的,我習慣性的把自己定位成一個這樣的人,從沒有想過要去改變,剛開始看別人去玩還有一點心動,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有一點好奇,但現在即使從這些場所走過也不會有一絲的想進去的慾望。慢慢的,我成了一個有著固定生活內容的人,每天每天幾乎都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上班,上課,下班,接孩子,做飯,吃飯,打掃衛生,閒暇時,出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或者看一點書,詩詞歌賦自得其樂;興致來了就寫一寫生活的感受,細細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外邊的喧囂熱鬧好像從來與我沒有關係,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平淡安適。
有時候安適之中也會有一些漣漪,我會痛苦會矛盾,覺得自己實在不應該這樣活,人生苦短,此時不搏何時搏,真應該轟轟烈烈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大幹一場,出去闖蕩一番。這樣一想,一種激情在胸膛中四處衝撞,恨不能挽起袖子立馬去做。可是冷靜下來的時候就會很無奈,如果出去自己能做什麼呢?能有捨棄現在生活的勇氣嗎?能有從頭開始的魄力嗎?瞬時,鼓脹的風帆便如破了洞的氣球般有氣無力的飄蕩著,嗤笑著自己。
因為不喜歡現實社會的喧囂與浮躁,大學時,最大的夢想就是到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領一群單純如水的孩子,做著長大的夢。可是,夢想終究是夢想,貧寒的家境,辛勞的父母,幼小的弟弟,一切的一切都讓我無法選擇,埋葬夢想,掉轉頭,走向另一個方向。我現在依然在擁擠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過著一樣的生活,生活如一地雞毛般慢慢磨去所有的稜角,可是,遠方的夢想依然執著的呼喚我,每當靜下來,躁動的心總在呼喊:走啊,走啊!可是,我無路可逃,我的心是懦弱的,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享受著現代化的一切卻又詛咒著它,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