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
我是一個做老師的,經常深感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可是又常常躊躇不前,心想:
幾千年的文明燦爛輝煌,現代文明的發展又瞬息萬變,專家學者一生藏身書齋都未必有什麼建樹,我能行嗎?耳邊常常想起顏回的慨嘆: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 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擔心自己皓首也未必窮經,何況還有家事、校事、學生事,於是一再安慰自己:不是我不想學習,是我太忙了。
然而,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個,失敗的理由卻有千千萬,當年席勒曾因目睹歌德輕鬆地一天寫出幾十行《浮士德》而大發感嘆曰:“命運輕鬆地把天賦拋灑在他身上,而我卻每分鐘都要奮鬥。”你知道歌德怎麼說?歌德說:“我無意抱怨,也不想詛咒自己的命運,但事實上,在我的生命中除去繁重的勞動,實在別無長物!”除去天分,也許勤奮與否就是我們也大師的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吧。魯迅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寫作上,王獻之勤學苦練墨染池水,米開朗基羅為雕塑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他們都有天分,他們更有踏踏實實做起來的精神。他們不會幻想更不會抱怨,他們知道,成功總與寂寞與勤奮相伴而來。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有太多偷懶的理由!
彭端淑曰: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 易者亦難矣。可見,做與不做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千萬不要找各種理由退卻,一定要先做起來。
試想,如果陳景潤面對千年的歌德巴赫猜想,發出“千年也解決不了的難題,我肯定不行”的感嘆,能有“1+2”的論證成功嗎?“陳氏定理”是靠那一麻袋一麻袋的演算紙堆積而成的。
如果劉翔只跟在阿蘭·約翰遜後邊想“我肯定跑不過他,他太強了”,能有那12秒91的突破嗎?跨欄王也是一步一步用腳量出來的。
任何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功的背後,都蘊藏著一個真理:先全力以赴做起來。畏縮不前就是逃避。只要你做起來,你就會發現真的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因為做起來,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飛機大炮;
因為做起來,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
因為做起來,羅映珍喚醒了沉睡中的丈夫。
我們不敢說心有多大,舞臺就又多大,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有人會成功,有人會失敗,可是我們說,做起來有可能失敗,但不做永遠也不會成功!
所以,當遠處路燈亮起來時,讓我們全力以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月華如水照我心
太陽還沒有完全落盡,黑暗也還沒有徹底佔據光明的領地,一身疲憊的我走出辦公室,一抬頭,西邊的天空裡不知何時已掛上了一彎新月。
那是怎樣瘦弱的一彎新月呀,我不禁定定的站在那裡,仰望著那初生的月芽,滿心的憐愛,像欣賞著一個初生的嬰兒,不敢碰觸,不敢高聲的呼喊,唯恐自己的碰觸和呼喊傷害了它。那纖纖的一彎,並不比那薄薄的柳葉更粗壯,真是新月如眉啊。它就那樣嬌小的掛在樓頂,鋼筋混凝土的冰冷堅硬更襯出她的柔弱嬌小,讓人擔心一陣風來就會將它吹走,夜色再濃一些,就會將它淹沒。滿心歡喜卻又不知所措的站在那裡,竟慌慌得忘了自己將要去幹什麼了。
我已多久沒有看見這樣的銀線般瘦弱的新月了,整日奔波於教室、辦公室、家的三點一線之中,幾乎忘記了天上竟還有一個月亮,月月重複著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殘月的故事。城市的喧囂早已讓人失去了看月的心情,月亮還未升起,路燈和霓虹早已映紅了半邊天,用耀武揚威的渾濁將那潔淨如水的月光流放,看慣了功名利祿的斑駁陸離的眼睛,也再也不知道世間還有一種顏色是銀白,月光的朦朧詩讓我們費解,讓我們煩躁,我們喜歡一切直白的東西,一切可以給我們帶來好處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急急奔走在名利權色的路上,想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被衝的東倒西歪,堅持不住的便隨著人流前進了。
可是,我是多麼懷念有月亮的日子啊!
當村子整個籠罩在黑暗裡的時候,月亮就會爬上天空,將它的光輝慷慨的灑向大地,我們便會坐在河壩上,伴著清風,聽著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當然也有吳剛,也有玉兔,更少不了嫦娥。聽得興起,我們便一手指著月亮,問:哪是吳剛?哪是嫦娥呀?奶奶就會急忙把我們的手打落,順勢拍我們一巴掌說:不許用手指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