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面埋伏,將軍令(第2/6 頁)
潰滅。
可能是運氣不好吧。
那一日,他逃到了大漠之中,又混到了當時還未登基為北周皇帝的三皇子宇文穆府上,成了他的幕僚。
在對方登基為帝時,頗為立下汗馬功勞,得了北周皇室的信任……
這次南下,名義上說是重任在身,輔助十三皇子經營南方,實際上,其實是一個失敗者,是被人擠兌,趕離北周朝堂中樞,東奔西跑的落魄士人。
無他,因為這位是南離士子。
在北周朝堂之上,多多少少有些格格不入。
按理來說,這種反骨文人,幫助北周胡人入侵中原的謀士,越是有才華,越是大離人士,就越是不能饒恕。
十個人裡面,砍下九顆腦袋,都絕對不會冤枉半分。
但是,這人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心慈手軟”原仲德。
為何有這個外號?
當初宇文穆攻破龍城,連下邊境七城,卻是稟承胡人狼虎習性,大肆屠城殺戮。
但凡攻下一城,至少就是十日不封刀,聲稱要把南朝骨氣打散,讓人畏之如虎,為接下來的繼續入侵減少難度。
就是這位“心慈手軟”原仲德,提出了有名的“攻心十策”,以及“內聖外王”治軍治國理念,把宇文穆說動,改了行事作風。
也正是因為他的出謀劃策,從邊境到北地中原,活下來的百姓,至少多了數百萬上千萬人。
但是,也是因為這個計策,北周王朝瘋狂壯大,在北面甚至南面世家和大戶之家的眼裡,竟然形象不錯,頗有一統天下的氣勢。
為何如此?
道理很簡單。
在原秋提出攻心之策之前,胡人行事,只為搶掠,一味的趕盡殺絕,完全不理會事後治理,行事如同山賊盜匪。
對於世家大族以及富商豪賈,也只是搶搶搶,滅門殺盡,盡收財源。
如此一來,就是處處拼死,打得艱難無比。
也導致損失慘重,每攻下一城一地,都要屠城洩憤。
而在攻心策實行之後,胡人學會了拉攏世家大戶,學會了安撫百姓,傳播謠言,真正的把搶掠得來的土地化為己用。
南離世家大戶,在有著退路,有著利益的前提下,拼命的心思就淡了。
有些人更是不再理會頭上的君主是不是胡人,談妥了條件,直接投靠了胡人。
反過來,作為胡人最鋒銳的一把利刃,再來攻打南離王朝。
反正,只要自家沒事,管他天下大亂不大亂,管他中原百姓是不是成為奴隸豬狗。
他們不在乎。
只是一策,北周名望大起,半年之內,接連攻下七州十八府,打到了玉京城。
而南離搖搖欲墜,人心離散,其根源,也在原秋的“攻心十策”,也是北周後來稱做“太平十策”的東西。
這麼一個人,站在南離王室的立場上,簡直是罪無可赦,千萬萬剮都不能解恨。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傢伙卻是活了數百萬生民,勸說北周皇帝少造殺戮,在中原,或者說是在北地,肯定有著千千萬萬的人念著他的好處,殺之實為不祥。
對於被南離姬家,以及世家豪門害得家破人亡的原秋來說,跟他說什麼家國大義,那簡直是狗屁。
所以,陳平也不跟他講胡夷之辯,直接問道。
“對於興慶府局勢,原先生有何教我?”
“陳將軍不殺我?”
原秋訝然。
他拍了拍衣袖,儘量站得筆直。
就算已成階下囚,讀書人的風度也不能丟。
自從辛苦操勞半輩子,早早花白了頭髮的老妻和八歲的兒子被斬殺之後,他就再沒娶妻。
此時孤家寡人一個,對死亡,也不是太過懼怕,只不過,能活著誰又會想死呢?
尤其是一身所學,不能盡展,實在是畢生遺憾。
就如當年十八,正是意氣昂揚……
他站在山坡上,手裡拿著一捧野花,對那個還是豆寇年華的少女,微微紅著臉鄭重的說道:“我原某人滿腹詩書,此生當不弱於人。有朝一日,當身披朱紫,上報朝廷,下安黎民,治國,平天下……”
當年的誓言,早就成了一個笑話。
自己也活成了一個鬼。
但是,午夜夢迴之時,每當想起那情那景,還是忍不住老淚縱橫。
“我殺你做甚?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你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