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七軍渡江,仙子東來(第3/4 頁)
決不能做的原則。
這一次,斬首行動,萬萬不可行。
否則,會十分兇險。
也不知鳳元圖看沒看到這一點,且聽他如何出謀?
“自古兵家相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暫且不說,地利方面,卻是對面佔優。
而人和方面呢?”
鳳元圖看了一眼陳平,面色微顯尷尬。
已經不是劣勢那麼簡單了。
平王軍東出,連下五十二城,兵鋒直指汶江西面六十三城,看起來威風八面,勢大難敵。
的確,正面戰場,也沒誰敢與陳平掰一掰手腕,帶兵來打,基本上就是送死的份。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這麼一路打下來,得罪的本地豪門大戶,世家幫會,以及朝廷官員,那簡直多不勝數。
甚至,由於平王軍的洗腦隊伍,還沒有真正紮根鄉村,均田薄賦的旗號宣揚出去,也沒有深入人心。
被那些豪門大戶鄉紳士子瘋狂抹黑之後,除了一小部分本來就活不下去的百姓,就算是普通鄉民,都覺得平王軍是反賊,是匪類。
這種觀念,是三百年來緩緩形成,大離王朝雖然已經快要玩完,但在民眾的心裡,還有著威望。
短時間之內,這五十二城,根本不可能如同興慶府地界那般,擁護這支平王軍。
更別提暗暗幫助他們。
不暗中聚兵作亂,就已經是膽小怕事的性格幫了大忙。
燕北飛那邊。
情況完全不一樣,他們走到哪裡,都有人吹捧,自身身份更是尊貴,是大離朝堂派來的御林大都督,算是天使。
有著朝廷大義加身,更有著鄉紳士子,幫派豪門使勁鼓吹……
一般百姓哪裡分得清是非黑白,自然全力襄助,把陳平當作匪寇看待。
因此,“人和”這方面,己方是丟了個底掉。
當然,待得時日稍長,隔江對峙日久,這種情況就可以扭轉過來。
無論是加練水軍,還是逆轉民心,都不是不可做到。
但是,鳳元圖卻奇異的感覺到,這位平王殿下,似乎很不願意把戰事拖久了。
似乎背後有著一根鞭子在抽打著,想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平定南方。
這就很難辦了。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既然對方很有把握打贏這一場隔江之戰,那麼,就不能進入對方的預設戰場,必須別闢蹊徑,另想他法。”
鳳元圖解釋了一句,自己出謀劃策的出發點。
“對方既是出堂堂正正之兵,結堅不可催大陣,那麼,一些出奇致勝的小小花招,就不必再用。起不到作用不說,反而很有可能被對方看破,然後將計就計,導致大敗虧輸。”
說到這裡,鳳元圖全不掩飾的看了張元鶴一眼,看得這人一陣心虛,眼神閃爍。
大家都是謀士,段位更有高下。
出謀劃策的事情,誰能騙過誰啊。
這“鐵鎖橫江,聚船為城”的謀劃,其中到底是否有鬼?現在看不出來。
但只從對面軍中有著左道之士這一點來看,這什麼東南風、西北風的,就不是什麼問題。
因此,這一計,有著大大的隱患。
提出這種建議之人,若非智淺,心然其心可誅。
“地利、人和均不在我,自不必另出奇謀。我軍唯一優勢就是士卒用命,戰力強橫,當善用此等長處。
宜兵分七路,沿汶江上下,七處齊攻。
如此一來,無論燕北飛那御林驍騎救援何方,也只是救得一路。其餘六路,有盡覆之危。”
“妙啊。”
“不錯,七路其攻,以堂堂正正兵勢壓下,除了御林軍之外,又有哪一支兵力,可擋我之兵鋒?”
“只要有一路兵馬過江,立即佈下大陣,嚴防死守,接引大軍過江,燕北飛又豈是平王殿下對手?”
鳳元圖此計一出,眾將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精妙。
此戰難就難在,己方要搶著進攻,要過江,要防著對方半渡而擊。
對面以逸待勞,可以從容佈陣,增幅戰力。
而己方渡江之時,就是最虛弱的時候,很容易被對面以御林騎軍為首,集合優勢兵力,打個措手不及。
但是,若是分成七處,同時進攻。
如果沒有御林騎軍作為鋒矢,其他的幫派和世家以及收攏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