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頁)
三月中旬,離開京城近兩個月的壽王李傑終於傳來了訊息。
在感嘆了一句誰也聽不懂的“通訊落後”之外,海無影便迫不及待地開啟了這封來自歸義軍的密函:
臣弟已於二月二十三日抵達沙洲,路上雖有波折,但所有人員全部安全。
目前,歸義軍情況頗為複雜,和張淮鼎大人所言完全一致,歸義軍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外患很簡單,時值西北地區正在發生民族大變動,在沙州周圍的吐蕃、回鶻、吐谷渾、龍家、仲雲等許多異族政權,從東、南、西三面對歸義軍構成威脅。
儘管如此,外圍的因素卻不是歸義軍的主要問題。
至於內部原因,究其根源,在於張淮深當政名不正,言不順。對歸義軍來說,執政者張淮深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這是最為不利的一面,朝廷不授給他節度使旌節,就表示不支援他當節度使,長期下來,就使得歸義軍內部出現了不少窺覷權勢之人,蠢蠢欲動。
(按史書記載,大唐朝廷於文德元年十月最終授予了張淮深歸義軍節度使旌節,但歸義軍內部的矛盾已經激化,大順元年即公元890年,張義潮女婿、沙州刺史索勳悍然發動了兵變。由於變生肘腋,猝不及防,張淮深及妻子、六個兒子都被殺死。自此,歸義軍開始走向沒落,並實質性地脫離了大唐的管制。)
在張淮鼎離開長安後,海無影仔細分析了宮中留存的有關歸義軍的資料,張淮深屢次遣使唐朝,而朝廷也派遣左散騎常侍李眾甫、供奉官李全偉等上下九使,先後幾撥人馬,賜給張淮深金銀器皿、錦繡瓊珍等各種各樣的貴重物品,唯獨沒有授予張淮深一直請奏的節度使旌節。
處理歸義軍事務的乃是田令孜,之後是楊復恭,作為皇帝的李儇反倒是不知其中詳情。當時,張淮深得父親張義潭和叔父張義潮先後在長安為人質死後,張氏再無關鍵人物在長安為人質。張淮深有六個兒子,卻不肯派一個兒子到長安當人質,這就使得朝廷對他不能完全放心,怕張氏像其他藩鎮一樣,坐大難制。
田、楊二人皆以此為由上奏李儇,這也迎合了當時李儇的心態。至於田、楊為何一直不喜張氏當政,海無影無從知道。
深入瞭解過這段歷史的海無影對於李傑之言,自是認可。
李傑的密函很長,海無影一邊看一邊思索著。
張家、李家和索家,這是支撐歸義軍的三大家族,也是最有可能和實力謀逆者,另外,張家內部似乎也有派系,分別和索家、李家交好,具體情況還有待查實。
臣弟宣旨之後,分別約見了索家家主,沙州刺史索勳以及李家家主,涼州司馬李明振,這兩家家主在表面上都認同我朝之正統,也支援朝廷任命張淮深為歸義軍節度使。
鑑於形勢複雜,臣弟決定改變計劃,會在沙洲一帶暫且住下,希望可以使得三家的意見達成一致。
在信函的最後,李傑寫到,有關“恐嚇組織”一事,臣弟已經知曉,會照皇兄旨意辦理。
看完後,海無影提筆寫下了“暫和外藩,先行安內。保證安全,便宜從事”十六個字,讓張浪狗立即交給前來送信的狼牙人員。同時,海無影又吩咐張浪狗,令狼牙儘快在長安到沙洲的沿路建好聯絡點,以便縮短兩地的通訊時間,或者是在李傑回程時加以接應。
“李傑啊李傑,歸義軍就看你的了。”張浪狗走後,海無影自言自語道。
第二百六十八章 攝政王
第二百六十八章 攝政王
儘管海無影大致知道,歸義軍未來的狀況,但卻弄不清其中的根本,在各方勢力中,到底哪家是支援大唐的?張家之主是不是被索家所殺?諸如此類的疑問,海無影毫不知情,所以,他並沒有明確告訴李傑,要支援哪一方。' ;超多好看小說'(s。 ;)
對於歸義軍的重要性,李傑自然清楚。除了需要抵抗外族,維護大唐江山的一統之外,還能和長安駐軍形成夾擊之勢,今後,在攻打位於長安以西的鳳翔、興元等藩鎮時,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朝廷的軍隊急需戰馬,而西域正是盛產良馬之地。
冷兵器時代,步軍和騎兵相比,始終處於下風。到了宋朝,儘管擁有世上最為強大的步軍,最終也敗給了以騎軍聞名的蒙古人。南宋初期,名震天下的岳家軍正是因為擁有一支人數上萬的騎兵,才使得岳飛成為南宋諸將中唯一能夠敢於主動進攻,而且無往不利的絕世名將。(就愛讀書s。)
不過,即便再重要,對海無影來說卻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