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即現實的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最終會被他內化為“內在的父母”,而幼小的他,則被他內化為“內在的小孩”。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6 歲後人格就基本定形,以後可以改變,但難度很大。也就是說,這個人6 歲前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決定了他的基本人格結構。那麼,6 歲前父母對一個孩子的懲罰,就會植根於他的內心深處。譬如,你做了一次惡作劇,受到了父母的嚴厲斥責,那種記憶就會紮根於你的內心。如果父母相對比較嚴厲,你經常被父母嚴格教導或懲罰,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超我。或者,父母儘管不嚴厲,但因一些特殊的原因,你很小的時候就主動約束自己,做得像一個小大人似的,也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超我。
經常夢見考零分(2)
譬如,父親太忙,母親多病,父母都很愛他,而他則會回報給父母以愛,很小的時候就能主動去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樣一來,他很小的時候就成了一個“小大人”。這樣一個“小大人”會得到親朋好友的讚揚,大家都會誇他懂事。這看似是好事,但其實這個“小大人”的本我被壓抑了,他也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超我。
不管什麼原因,只要有一個強大的超我的人,就很容易在面臨考驗的時候感受到焦慮。只是,這種焦慮並不僅僅是生存性的,而是帶著懲罰性。即,他害怕通不過考驗,不僅僅是害怕自己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也害怕被懲罰,既是害怕再也得不到老師、家長或其他人的認可,也是害怕被超我,也即“內在的父母”懲罰。
現在,我們整個社會都變成了應試社會。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好好上學並取得好成績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家長最為關注的事。那麼,相應的,他的超我與本我的衝突,也經常體現在這一點上。
於是,小時候我們擔心透過父母要求的那一關,而到高中則變成擔心透過高考這一關。這一關,既是現實的父母、老師和社會對我們的考驗,也是“內在的父母”或超我對我們的考驗。高考最重要,高中最煎熬。儘管以後我們走入社會,面臨著其他各種各樣的考驗,但高中的考試焦慮仍然是我們所體驗過的最強烈的焦慮。這種焦慮深入到潛意識中,最終替代了小時候被父母考驗時的焦慮,成了一種標誌性的焦慮,一旦我們再次遭遇考驗,高中時的考試焦慮就會在夢中重現。
由此,不難理解,當M 說出自己的夢後,其他人回帖時,談的多數都是自己高中時的考試焦慮。因為這是自己所產生過的最強烈的焦慮。
M 有所不同,他夢見的是大學時的考驗,這源自他自己的特殊體驗。他高中時儘管和別人一樣有所焦慮,但他大學時所面臨的考驗是最嚴峻的,而且持續時間又很長,這導致他產生了最強烈的焦慮,最終成了他的標誌性事件。
我的夢境也反映了自己經驗的特殊性。我常覺得,自己讀研究生時荒廢了太多時間,並且也一度達到難以畢業的邊緣,於是產生了很強烈的焦慮,最終經過艱苦努力才渡過了這一難關。我的高三也很特殊,也是經過艱苦努力,一門課一門課地把成績提上來,最終戲劇性地在最後一次模擬考試和高考中都考了全班第一名,但這兩次是我高中三年僅有的兩次進入全班前10名,也由此傳奇般地考進了北京大學。
這樣一來,這兩次事件就成了我生命中的標誌性事件。於是,一旦再次遭遇到什麼考驗,我的夢就很容易同時出現渡過這兩次難關時的情形。不過,為什麼老是夢見數學考零分呢?這也和我的特殊經歷有關。本來,我的數理化都相當糟糕,但物理和化學都只用了兩個月就把成績從經常考六十多分提高到了接近滿分,唯獨數學,我是用了高三整整一年的努力,才最終提到了接近滿分的程度。
也就是說,高三是標誌性的焦慮事件,而數學是標誌性事件中的標誌,常夢到它就不難理解了。
本我的鼓勵
強大的超我所引起的焦慮和懲罰,是考試夢的很明顯的含義。不過,這還不是考試夢最關鍵的資訊,最關鍵的資訊其實是本我的鼓勵,或者說,是本我對超我的反抗。這怎麼理解呢? 。。
經常夢見考零分(3)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做考試夢的人,最終都發現,儘管他在夢中沒有透過考試,但現實生活中,他其實已經透過了這些考試。譬如,M 的夢中,再現了他在大學時的難關,而且他失敗了。
但其實,他經過艱苦努力後,是透過了這一難關的。再如我自己,研究生畢業,我透過了。高考,我透過了。數學,我最後征服了它。但在夢中,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