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它要求所有的工作必須是在所要求的“那一點上”完成。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在一個企業的整體工作上做到這一點,甚至有些“不可思議”。
因此就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看——推進準時化生產要追求什麼樣的目標。
截至到上個世紀70年代,大野耐一所羅列的主要目標有:“持續壓縮生產週期”、“持續減少‘香蕉皮’式的工作”、“提高工藝工序之間的平衡度”、“讓問題明確化”……等。(作者注:在豐田生產方式中,將“直接貢獻於增加價值和利潤的工作”稱之為‘香蕉瓤’的工作,將“只增加成本,而不增加價值和利潤的工作(比如,搬運)”的工作成為‘香蕉皮’的工作)
推進準時化必須思考的問題
推進準時化生產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大野耐一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至少需要考慮下列的問題:流程(物品的流轉方式)、工藝的組合形式、搬運方式、(各環節之間)提供情報的方式、準備(工作)的內容和方式、標準作業、杜絕隨意加工、品質管理……等。
“繃緊”起來的生產線
企業中最難做的工作就是“界定問題”,這需要在企業中樹立起符合企業發展的是非觀。因為如果沒有比較的標準,就難以發現問題,更難以界定問題。
透過推進準時化生產,可以讓生產線“繃緊”起來,於是任何環節上出現任何“異常”都可以立刻被發現。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問題自動地跳出來,讓培育是非觀的工作因為隨時有了活生生的案例,而變得有的放矢。
當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都看到問題,看到問題是怎樣被發現,被界定,被解決時,就自然而然地受到薰陶,就很容易完成模仿……久而久之,就更容易建立一種努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管理體制。這也許就是推進準時化生產所獲得的最大的效益吧。
列車時刻表與準時化
為什麼要強調“超越時間觀念理解準時化生產”呢?想一想列車時刻表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借鑑。全國每一趟列車的執行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但在實際的執行中,經常會出現列車晚點的現象,但並不會影響整個鐵路系統的混亂,這是因為所有這些“列車時刻表”所構成的是一個超越單純時間觀念的系統工程。
豐田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技術在不斷進步,產品在不斷更新,人員也在不斷流動,每一個具體的操作環節,操作時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實現的準時化生產,就更不可能僅僅是一個時間的觀念了。 。。
第三節 系統化思考的楷模——準時化生產(3)
因此,與其在時間範疇裡研究準時化生產,不如在如何思考問題,如何更及時地發現問題,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層面研究和理解準時化生產。要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就需要提出更具體,更直接的要求。而所有這一切的前提就要對每一個崗位上的具體工作做徹底分析:
? 操作者到底在什麼時候處在等待的狀態……;
? 操作者在什麼時候是在完成加工的具體操作……;
? 操作者在什麼時候需要思考……;
? 操作者必須完成哪些對工作成果的檢驗……。
因為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上是一種迴圈,在崗位之間同樣是一種配合和迴圈,所以要求這其中的每一項工作都不能“早”也不能“晚”地準時完成,實際上這就是在要求建立更科學的工作體系。
成本和品質,都是方法的“影子”
絕大多數的中國企業,對“準時化”很容易單純地從時間的角度去理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企業則是從消除浪費的角度去思考準時化生產。因為在他們看來,時間和其他的成本以及品質等諸多內容,都是方法的“影子”。
在他們的邏輯中,只要你確定了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之後,所需要的工具,所需要的加工時間,所消耗的原材料……等一切要素也就隨之被確定了。
因此,他們認為如果你能控制好時間上的要求,就迫使相關工作人員思考更有效的方法,而當方法改善之後,就可以去除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工作中的各種各樣的浪費就會得到大幅度的削減。
可見,只要針對每一項具體工作在時間上做出更嚴格的要求,就可以“迫使”不同層面上的工作人員不斷調整具體的工作方法。這個過程與推進無庫存管理共同作用,最終就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控制成本,改善品質……等一系列的經營目的。
無庫存管理與準時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