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3 頁)
被沙魔蠶食?中國政府推行了“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再造山川秀美的政策。退耕,意味著耕地面積的進一步減少。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過程說到底是國家耗資的過程。國家採取了鼓勵退耕的優惠政策:退耕地每年補助100公斤糧食、20元管護費和一次性補助50元種苗費。
到2002年為止,中國退耕還林面積已達341.8萬畝,每畝補貼糧食100公斤,再加上種苗費和管護費,退耕10年,這是多大的一筆開銷!據《內參要聞彙編》2004年第13期記載,儘管中國儘量做到耕地的佔補平衡,但自1997年到2004年,中國耕地減少了1億畝。造成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用地和災毀土地。作為有13億人口的大國,保障糧食安全不僅關係到廣大民眾的生存,更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明智者不難看出,退耕還林是割肉療疾的不得已之策。
僅僅依靠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之策,10年後能否阻止沙化的侵蝕而徹底改變沙進人退的局面?郭開回答說:“不可能!治沙之道,只有調水。”
2001年第38期《科學新聞週刊》載有郭開的《調水治沙,勢在必行》,文中列舉了中國沙漠的歷史和現狀,指出引水治沙的必要性,展示了朔天運河對調水治沙,擴大綠洲和耕地的廣闊前景。現將主要內容摘錄於下:
從秦開始的2220年間,中國沙漠從5億畝擴充套件到1949年的16億畝。而從1949年到1999年50年則擴充套件到了25億畝。沙漠面積越來越大,擴充套件速度越來越快。據專家推算,如果得不到控制,那麼2020年達到30億畝;2040年達到40億畝;2060年達到50億畝;2080年達到72億畝。而全國陸地總面積144億畝,沙漠佔去一半。屆時,整個北方一片沙海。
沙漠使氣候乾燥,引發沙塵暴,引發森林大火、草原大火、城市大火。
沙漠面積越大,溫差變化越大。夏攝氏70度,冬零下攝氏70度,這種上百度的溫差可使世界上任何生物滅絕,形成死亡之海。河裡沒有水,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
從生態環境考慮,可持續發展的標準水總量為年降水900毫米。
低於450毫米為乾旱缺水。每畝灌溉水100立方米,相當於降水150毫米。如不從外域調水,全靠天然降水,不行!我們不算這個賬,老天爺要和我們算這筆賬。不管你節水不節水,只要總量不夠450毫米,就以每年沙漠擴充套件2000萬畝、荒漠化1億畝,外加草場退化、森林枯死、農作物減產、江河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溪枯竭等為代價,一年接一年地對我們加息懲罰。
沙漠化非常可怕,可以滅亡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古埃及6000年前已經成繁榮的文明國家。由於古埃及人不懂得調水,只靠天吃飯,土地沙化,終於被沙漠吞噬了。中國也有這樣的例子:樓蘭、西夏都是因為沙漠而滅亡的。現在,沙漠已經在中國北方列陣,正虎視中原,威脅全國。
水進才能沙退,南水北調才能救中國!
朔天運河“大西線”南水北調,從北緯28度喜馬拉雅山調水北上,自流到北緯46度的新疆、內蒙古北部,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南水北調。年調水2000多億立方米,覆蓋18個省區,確係全域性性的重大戰略工程。
僅從調水線路就能從宏觀上看出其治沙效果。“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是從水源最豐富的西藏雅魯藏布江朔瑪灘築壩引水,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到四川阿壩賈曲入黃河。利用黃河4600公里河道,輸水沿黃8省區。另外,還有更為廣闊的輸水範圍。首先,她經青海湖調蓄,輸水西北柴達木盆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及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其次,她經岱海調蓄,輸水渾善達克沙漠、科爾沁沙漠,且導水入永定河,經大同、北京、天津入渤海,形成萬里大運河;建成大柳樹水庫,利用河西走廊,延伸航道至新疆出國,建成水上絲綢之路。並借運河灌溉河西走廊、騰格裡沙漠、哈土盆地,以及準噶爾盆地吉爾班通吉特大沙漠。
根據治沙專家們幾十年的經驗,年降水在50毫米到350毫米地區平均每畝沙漠灌溉100立方米水,連續10年可成綠洲。以此推算,每年調水入區(新、青、蒙、晉、陝、甘、寧7省區)1000億立方米,連續40年,可改造10億畝沙漠成綠洲;年調水入區2000億立方米,15年改造10億畝沙漠成綠洲。年調水入區3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