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頁)
,白君山連忙解勸。
雖然陶寶寶在本次節目中表現出了非常高的鑑定水平,但是白君山還是直覺的相信賈似道。
“陶老師呀,賈老師是書畫鑑定方面的專家,他鑑定一般是不會有問題的。”白君山小聲的對陶寶寶說道,想讓她抽身而退。
可陶寶寶卻道:“我原本也這麼認為的。”
“不過很遺憾,這幅畫確實是假的!”陶寶寶寸步不讓的說道。
這一下白君山也沒有辦法了。在這種情況下,誰主動退縮誰就是認輸。
好,那我也不管了,現在的這種情況只有任由他們去了。白老師不由搖了搖頭暗想道,
“這位專家老師,您說我這幅畫不對,請問有什麼證據嗎?”王先生揚了揚手中的卷軸說道。
“證據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幅畫根本就不是手繪的,而是印刷的!”陶寶寶說道。
“哈哈哈哈……”賈似道發出了放肆而誇張的笑聲:“印刷?你說印刷?你沒搞錯吧?難道你不知道印刷作品有著非常明顯的特徵嗎?”
“特徵,不知道賈老師說的是哪些特徵呢?”陶寶寶不慌不忙的問道,相比於賈似道的狂躁,陶寶寶的氣度不知道勝了多少倍!這讓在場的很多人都感嘆,看來年齡和修養並不是成正比的。
 ;。。。 ; ;
第349章 這幅畫確實是印刷品
白君山也嘆了一口氣,沒有想到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恐怕這次的收藏天下節目,最後的專家對決才會是最大的亮點吧?
“陶老師你聽好了。”賈似道從鼻腔中冷哼一聲,彷彿長輩指導後輩一樣:“印刷品的油墨沒有書畫用墨舒展、自如,而且書畫作品的顏色和印刷品的顏色雖然看起來的極為相似,但是仔細分辨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同時,用鼻子聞一聞,印刷品是沒有墨水味道的,有的也只是油墨味。而且,用10到20倍的放大鏡可以看出印刷品都是由不同的墨點組成的,這些墨點在印刷行業上叫網點,因為印刷要加網才能實現層次多變的效果,比如由淺到深,由明到暗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網點來實現的。”
賈似道侃侃而談,幾句話便把印刷品的分辨講解的非常清晰。
然後他一臉得意的看著陶寶寶,“可是你再看王先生的這幅畫,用墨舒展自如,筆觸清晰。”賈似道將放大鏡放在畫上,“用放大鏡來看也沒有任何墨點的存在。陶老師,您不會是剛才鑑定的太多了,得了妄想症了吧?”
賈似道的最後一句話很是輕佻,相當於直接的人身攻擊了。這樣沒有素質的行為,讓很多人訝然。不過賈似道這麼說也有幾分他的道理。
傳統的造假主要有之類:一是臨摹,這是畫家學習國畫的重要手段之一。這種情況比較多見,但是通常臨摹作品的藝術價值並不高。
當然也有例外,張大千先生學畫時就喜歡臨摹,他臨摹的作品很多都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水平。甚至在拍賣行的價格比原作還要高!
第二種是仿製,這也是最常見的造假手段。
第三是向壁虛造,是一種臆造,即根據書畫家的特點進行主觀的臆造,是技術含量最低的造假手段,但也能騙到人,特別是那些在收藏中獵奇的人,總是想當然認為這是合理的,結果收了一屋子的千奇百怪的東西。
第四種是半成品造假,畫家本人畫到一半。沒有完成,造假者會完成補全冒充,這類作品半真半假,很難鑑定。
第五種是專門針對古籍善本造假的,稱為“雨夾雪”類。把原本一本冊頁臨摹,以真假交錯方式重新裝訂成兩本冊頁,屬於魚目混珠的做法。
第六種是假畫配真題跋或真畫配假題跋。
第七種是本人請人代筆,古今畫家都存在這種現象。特別對於一些作品市場行情比較好的作者,因為其作品供不應求,作者在無暇分身的情況下,便會請人代筆。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今天有出現了水印添墨、電腦刻章、裝裱作舊、陳舊宣紙臨摹等科技含量較高的作偽手段。
但是像賈似道說的那樣,印刷品上會留有墨點,這就如同印刷品的“胎記”一樣,是複製品與手繪作品的主要區別,可以說是無法去除的。
賈似道的反駁證據非常有利。一切不利的矛頭都指向了陶寶寶。
“到底是年輕呀,雖然知識非常淵博,但還是有看走眼的時候。”一位觀眾惋惜的說道。
“我看陶老師的眼力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