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中方真的很生氣。後來的幾次首腦談判,僅派了部長級官員出席。這次輪到奧巴馬不高興了,他說“我不想再糾纏了,我希望與可以做出政治決定的人談判,只想和總理會談”。傍晚6點,中美首腦舉行第二次談判,併為達成實質結果。
於是奧巴馬又打其他新興國家領袖主意,吩咐手下聯絡印度、巴西和南非代表。可這時,由於他的言行不一,人家都生氣了。印度人說印度總理已到機場,巴西和南非的回覆是不樂意見他。就此善罷,自己這個超級大國領袖面子往那擱?好歹自己也是美國總統兼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怎麼也得拿出點成就來吧。不久聽說中、印、巴、南領袖正在中國代表團駐地開閉門會議。奧巴馬獲悉後決定作不速之客,當即帶領希拉里等直奔會場,在門口受到中方阻止,他當著記者連喊兩邊“總理先生,你準備好見我了嗎?”,中國官員對他說,室內座位不夠,奧巴馬回:“沒有問題,我就坐在老朋友盧拉旁邊”。
不久盧拉藉故離開,奧巴馬便和其他基礎國家元首開始了密室談判。接下來時間裡,主要由中國總理和美國總統一對一協商,兩國首腦最終達成共識,醞釀出臺了一份“哥本哈根臨時協議”
協議有兩頁,主要內容:對“全球暖化應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技術要求達成共識。但並未明確各國排放量的峰值年,協議說各國須在明年2月1日前闡明2020年以前減排目標,至於如果有國家不遵守承諾,則沒有制訂出懲罰措施。另外,發達國家支援的全球碳汙染排放量在2050年前減至1990年排放量一半的目標,沒有得到這份協定的支援。在資金上,要求發達國家從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時間裡,出資約300億美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它們也制定目標。在2020年以前,從“政府和民間,雙邊和多邊,包括替代財務資源等廣泛資金來源”,每年“聯合動員”1000億美元。
哥本哈根外圍博弈(10)
協議在透明體系上規定,發達國家做出的承諾,將受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嚴格、全面和透明”的檢查。發展中國家將根據一個“確保國家主權獲得尊重”的方式,提出全國減排承諾報告。需要國家社會支援的這份減排措施承諾,將登記在登錄檔。
協議規定的目標需何時轉換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沒有給出最後期限
以上協議內容就是哥本哈根13天大吵架的最後成果
這份協議因奧巴馬和基礎四國元首協商擬定,所以又稱“五國協議”。或者乾脆叫“中美共識”,因為它最終是由奧巴馬和*兩位首腦拍板的。
協議簽訂後,兩國元首和其他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元首登機而去
這一協議的醞釀出臺,沒有徵求五國以外的任何國家意見。對於二氧化碳戰爭發動者歐盟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嘲諷。面對一個和自己期望大相徑庭的“五國協議”,簽了預示著圈錢計劃落空,起碼暫時嚴重受挫。不籤,中美首腦達成共識後已人去臺空,你還能夠掀起多大風浪來?唉!打落牙和血吞,明年再戰墨西哥吧。於是,歐盟雖然滿懷不甘心,但最終還是認下了這份貼著中美聯合制造標籤的《哥本哈根臨時協議》。這一被外界認為“一無減排目標,二無技術目標,三無強制效力”,幾乎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協議。
我想他們當時的感覺,無異於給強行吞嚥下一個綠頭蒼蠅般倒胃口
點評:不再多做置評了,這個世界誰都不是傻瓜。美國人高調呼喊是做秀,他現在還沒減排資本,靠攻擊中國轉移自己承受的壓力罷了。中國更不用說了,伸過去腦袋給你歐盟套,你把大爺當二啊?說實話,在中美都不買帳的情況下,能有個這結果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
機關算盡太聰明,歐洲人處心積慮撒大網、唱大戲,意圖玩弄世界於股掌之間,結果到頭來,只能被幹在一邊,在滿懷懊喪、失落和不甘中,坐看中美兩國首腦的乾坤一擲。時代變了,這就是國際新秩序的主旋律,慢慢學會適應吧。
第六節、關於哥本哈根會議結果的評價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態對會議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認為本次會議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開始”。儘管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潘基文表示,他將盡力推動這一協議在2010年成為法律檔案。並且明年1月1日,《哥本哈根協議》將“立即實行”。
美國總統奧巴馬形容新協議是“史無前例的突破”,並呼籲國內“順勢”推動國會透過氣候法案,設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