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吃的葷素餃子都得在申時之前全部包好,把幾個廚娘忙的是人仰馬翻,孃親沒辦法又調了幾個丫頭過來幫忙,才稍微緩解了廚房的燃眉之急,及時趕好了晚上需要的食物。
孃親又囑咐身邊的我說道:“過年時候千萬別喧譁,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小心著點”。
申時末尾,全府及街道上忽然鴉雀無聲起來,全城瞬間沒有任何聲音發出,似乎是所有人都達成了一種默契,面對那種所有人家都將門抵全部開啟的景象,配合著那種靜到連細針落地都可以聽到的安靜氛圍讓人很有汗毛倒豎的感覺。這種氛圍維持到酉時兩刻,天色將暗之時就有別府的小廝來請父親,父親帶上兩位哥哥與一些祭祀之物跟著出了門,我好奇的小聲問孃親到底在做什麼?孃親笑笑說是族裡的人要一起去祖墳請祖先回家過年了,就是所謂的接年,來請的人是咱家還沒出五福的族家。
差兩刻戌時,孃親就帶著我走到大門內的長廊之上,端正站好,大約又過了一刻鐘,就見父親手中高捧祖宗牌位走進府來,孃親帶著我與全府之人跪地磕頭,恭聲喊道:“後輩子孫恭迎祖先回府過年……”“奴婢恭迎主子回府過年……”。天哪,我被這種玄幻的氣氛搞的雞皮疙瘩狂爆,怎麼會有這種風俗?如果不是有門上大紅對聯與滿院高掛的大紅燈籠為證,我還會以為我不小心進了“蘭若寺”!
戌時到!滿城鞭炮聲響徹天地間,每家每戶都彷彿約定好時間一樣,我們家也是所有人聚集到院子中燃放了千頭花鞭,孃親忙著幫我捂著耳朵,燃完花鞭;就看老爹帶著哥哥們朝四面八方各磕三頭之後,才回花廳正式開始用餐。
興奮了一天還能吃下什麼?早被一天吃下來的小點心給喂的飽飽,是蝦米也吃不下了,隨便吃了幾個餃子幾口菜就跟著二哥跑到院子裡,和豆蔻、志滿、秀蔓、怡卉這些半大孩子一起放起花袍,每放一個大花袍都會把院子中厚厚的趕馬草炸的亂飛一起,到最後大哥還和二哥比起看誰將趕馬草炸的遠些高些。
我們玩的熱鬧,府裡其他人也沒閒著,小廝們都聚集到一起小賭上一把,丫頭們則聚到一起開開玩笑,玩猜猜謎語,比比頭飾花樣等。
還有族裡人來通報說今天具體過年時間為子時三刻,到時候要朝東南方接財神,西南方接福神,到時候可千萬別接錯了方位,誤了一年的運氣。
平時每天入夜之後官衙都是實施禁夜,今天卻是例外,子時梆子敲響之後,就隱約傳來遠處的鞭炮聲,看起來已經有人家等不急開始過大年了。老爹掐算時間約莫子時三刻到了,就吩咐廚房起火,又讓小廝於大門前挑起大花鞭,親自點燃,花鞭是從官衙裡買來的上等貨,沒有出現一個啞炮,看的老爹是笑顏眉開,甩開大袖帶著一眾人等入府開吃年夜飯。
來到正廳之上,早有全府的人在侯著給爹孃請安,每個人都領了個大紅包,我也撲到爹孃懷裡甜甜的說了兩句:“爹,過年好!娘,過年好!”,兩句話也為我換回兩個特大的紅包,偷笑中。大哥與二哥則跪到族譜前磕頭喊道:“爹孃,兒子在這給您磕頭了,祝爹孃身體安康,萬事如意,過年好……”端坐正位的爹孃是美的彷彿比吃了密糖還要甜;慌忙掏出兩個大紅包發給自家兒子。
打發丫頭小廝們都回後院用餐去了,我們也全部入座,老爹起身笑著說道:“又是一年過去了,新年新氣象,希望咱家越過越好,希望我家三小兒可以平平安安長大,咱這就用餐吧。”
年夜飯與晚飯有著很大的區別,晚飯是葷素皆有,以葷食為主,清淡為次,而年夜飯則是全部為素,讓我疑惑十足,這與前世我吃過的酒店豪華年夜飯完全背道而馳,後來過完年之後問了孃親才知道,原來我們常家祖先世代書香,以善傳家,在某一代當家人出家為僧之後,家族便立下規矩全族中人年夜飯皆食素,以示對這位長輩的尊重,又算是為後人祈福,多年傳遞之後,這規矩傳到現在儼然已經是常家的風俗了。具體是哪位前輩查族譜得知乃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
看老爹說完入座拿起筷子示意我們可以用餐了,美人娘微笑著為老爹夾上一筷子青菜,並道:“吃上一筷青菜,願夫君今年財源滾滾”;又為大哥的碗中夾上一筷子面魚道:“吃上一口魚,願我知兒今年學問有餘”;為二哥則夾了一筷子豆芽菜道:“吃了豆芽菜,願我憶兒一年長個大高個”;為我則夾了一筷子拌豆腐道:“吃了嫩豆腐,我家思兒一年兜上個大福氣,平安又健康”。
一晚上就是不停的說著好話,只表達了人類最美好的願望,我也被這濃濃的親情感染感動。後來還嚷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