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因為沒有退路。
這是一個註定孤獨的男人,他也並不在乎自己的人生會變得如此悲哀悽厲,他在暴風雨中歌唱最美好卻已經永遠成為記憶的東西,或者他會故作瀟灑地在他的黑西裝上插一朵妖豔的玫瑰,或者他戴上墨鏡紮上頭巾,用斜覷的很拽的眼神看著你。
眼神?你真的可以看清這個男人的眼神麼?
這是一個被用鐵絲固定在十字架上的靈魂,你走近他,他抬頭看著你,眼珠滾動在眼眶中,像是兩隻乾癟的桃子,然而他還能用他沙啞的聲音說:“我還未死去。”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3節:引子
引子
開始於2039年的第三次全面戰爭是一個錯誤,令所有人後悔的錯誤,因為潘多拉的盒子被開啟,就沒有人能合上。
沒有人會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紛爭的盡頭,軍事家們讀起“二戰”的往事時總在心底悄悄地預言著第三次的到來。歷史一再地證明了,人類總是把同種之間的紛爭演化得愈來愈激烈和殘酷。無論往事怎樣的不忍回眸,總有野心家們並不畏懼流血,因為戰爭開始的時候,人人都希望以流他人的血而告終。
人類對土地和榮譽的渴望不可抑制,這是生來的原罪。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已經不必記述是何人在何地的何種行為引發了這次席捲了所有大洲的戰爭——各方都本著自己的利益,對此有不同的說法。他們在各自的媒體上激烈地發表抨擊和抗議,最後他們派出了武裝,發射了高精度的洲際彈道導彈。
這場戰爭的加劇使得擁有軍事力量的國家都必須在其中選擇自己的陣營,地緣因素此時發揮了絕大的作用,傳統的西方陣營因為戰爭更加團結,它們不甘於在新的國際局勢下失去既有的地位,而新興的以亞洲國家為主的東方陣營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同盟的外交談判,這些新強國對於能源和國際影響力的渴望隨著它們的步步發展不斷上升。
布魯塞爾軍事同盟,即傳統的強勢核心西方陣營,和泛亞洲聯合體,即新興的東方陣營,兩者之間的對抗逐步地加劇,從區域戰爭發展到了全面戰爭。新型的軍用武器不斷被投入戰場,步兵外骨骼、無人駕駛戰鬥機、金屬風暴、外空間鐳射發生器……當這些都不再令人感到新奇的時候,雙方終於調動了最後的武備——質子湮滅系武器。
核武器的最終升級版暴露在世人面前,科學家們完成了研究,以徹底湮滅質子的質量而獲得偉大的力量。這種武器的強大令世人震怖,一顆荷載了質子湮滅彈頭的洲際導彈足以把半個美洲化為焦土,它的震波可以從海底傳到亞洲,引起的海嘯可以引發高達百米的巨浪,它橫掃過的土地連深埋在泥土深處的種子也不能存活。
跟它相比,原子彈或者氫彈不過是孩子的玩具。
回想1941年的哥本哈根事件,歷史再次捉弄了世人。1941年,參加了第三帝國“鈾俱樂部”的海森堡和即將參加美國“曼哈頓計劃”的玻爾相會於哥本哈根,進行了僅僅十分鐘的會談,曾經親如父子的他們不歡而散,從此向背而去。兩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此後各自選擇了陣營,開始致力於研究足以毀滅地球的力量。1941年,他們在哥本哈根相見,已經看清楚了彼此手中所握的牌,所以只能以敵人的身份開始這場殘酷的牌局。美國是幸運的,在玻爾等人的幫助下,它早於第三帝國獲得了原子彈。於是二戰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
而在2039年開始的戰爭中,雙方是無奈的。當東方陣營高調宣佈它們已經掌握了質子湮滅彈的核心技術的次日,西方陣營公開了錄影,展示了最新的裝備了質子湮滅彈頭的洲際武器。雙方几乎是同時獲得了這種可怕的力量。命運之神給了雙方同樣的機會——去毀滅世界。
巨大的恐懼令世界彷彿冰封,原本以為可以影響戰局的偉大力量,此時變成了雙方手裡紅熱的刀刃,揮出去可以殺傷敵人,握在手裡也難免痛苦地自殘。雙方的動作凝固在揮舞這柄火熱的刀去砍殺的前一瞬間,沒有人敢於先行釋放質子湮滅武器,也沒有人敢再發射洲際導彈,任何大規模的洲際武器只要越過空中警戒線,便會被看做可以帶來最終毀滅的質子攻擊,另一方將毫不猶豫地發射全部質子湮滅武器進行報復。
這是一場平衡,一場遠比冷戰更加寒冷的戰爭,雙方悄無聲息地回撤了軍隊,保持了緘默。不過戰爭並沒有停止,依然在某些區域小規模地進行,然而畏懼著毀滅的雙方都隱忍下來。
世界還在“質子平衡”的陰雲下艱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