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4 頁)
,就是那位把那個氣焰囂張的考官板倒的仁兄時,頓時一片稱讚聲,很快。經過幾位知情人士的披露,高文舉的身份就在考生中傳了個遍。當高文舉吃完飯,出去洗涮碗筷時,被一片近乎嫉妒的目光看的都有幾分不好意思了。
又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的樣子小一位教官面無表情的帶著幾個士兵,進來分發試卷了。每人一袋厚厚的卷宗和兩支蠟燭發過之後,號房的門隨即便被從外鎖上了。從這一刻起,直到最後收場,考生們就只能在這小小的斗室中生活了。除了每天可以要求外面當差計程車兵提供清水之外,其他的要求一概不能提出了。
高文舉不管這些,抱著一種好奇的心態將手中的卷宗袋開啟。取出其中那厚厚的一沓紙來。擺在最上方的,是三張印有文字的試題。其下。則是十五張試卷和十五張草稿紙。
“先看看出的是什麼題目。”高文舉喃喃自語,將試題鋪在條案上逐頁翻看。
第一張試題果然是蒙帖,題目是出了兩段文字,第一段是“畏天之威。於時保之”。第二段則是“王顧左右而言他”。
所謂的蒙帖,就是說取出一段話來,將其中的一部分蒙上,然後讓考生透過前後文的內容將其中那段空白之處填寫出來。其實就約等於有條件的默寫。這兩段字就是默寫的題目和內容了。第一段“畏天之威,於時保之”八咋。字出自《詩經》,然而僅從這一段話就確定這道題目要求默寫的內容就是《詩經》中的段落的話,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原因就在第二段“王顧左右而言他”身上。
把第一段那八個字,和第二段那七個字聯想來一想,就知道這段話是出自《孟子》中的《粱惠王下》篇中。其中的內容大約有一千字左右。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可以在一個時辰中搞定。
再看第二道題目時,卻是一道策論。題目的背景是戰國末年,強秦崛起,“六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最終卻被秦分化拉籠之後逐一吞併。應該就是要對此事作一個策論了。
蕩三道題目,卻只是兩個字:“春日。要求作一首七言律詩。而且韻腳被限定為“寒煙韻”。也就是末尾用韻被限定在了這個範圍之內。
高文舉看完題目,不由的啞然失笑。難怪考試三天,光是進門就折騰了大半天了。
原來所謂的三篇文章,只不過是三道題目罷了。這種難度的題目拿到後世去的話。最多隻能給你一天的時間來完成罷了。而且還得在中場休息。
對於高文舉來講,所謂的蒙帖,簡直毫無難度,因為那位原版高少爺的記憶中,這類死板的文字簡直都能倒背如流。正好彌補了他自己在這方面的那點欠缺。而策論,他要考慮的則是如何將後世那些相關的文章壓縮成文言文來完成就行了。再說到作詩的事。那就更簡單了。實在不行,在眾多後世的詩詞中找到一首適當的修改一下搬來就是了。
一想到如此簡單的三道題目竟然要在這裡熬上整整三天,高文舉心裡多少都有些膩歪。連筆墨紙硯也沒拿出來,就將那些試卷原樣裝回袋子中,回手將鋪蓋扒拉開小又再次趴上去睡起了大頭覺。比起答題來,現在睡個飯後覺更重要。
貢院的號房中央,是一個獨立的建築,平日是禮部那些閒散官員們混日子的地方,到了秋闈的時候,就成了考官們辦公的場所了。
由於試題是由主考官呂蒙正大人昨日從皇宮中領來,連夜刻版印刷出來的。一直忙碌到這時候的那些負責官員們終於緩了口氣,靜靜的坐在這裡等候三天之後收了卷子閱卷。此刻,這些考官們正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便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說起了閒話。呂蒙正和寇準分別巡視完了考場,也前後來到了這裡。
“平仲,來,這邊坐呂蒙正剛剛坐下,便看到寇準進了門。連忙招呼。
寇準連忙上前:“呂大人辛苦了” 看到正副兩位主考坐下來談話,其他人很識相的挪了地方。
呂蒙正笑呵呵道:“平仲啊,看你一臉不高興,可是怪老夫搶了你的主考官?”
寇準連忙搖頭:“大人說哪裡話。本次大比,乃新皇繼位來之首科,自然德高望重有如大人者。方能擔此大任。能得大人主持本科省試。實乃國之大幸。寇準何德何能,敢與大人相提並論?”
呂蒙正笑道:“你我之間。還來這一套虛的?!實話告訴你吧。此次主考人選。原本祜”佔足在茶卜面前推薦了你的,赤奈李相公硬要說你職淺曰耽,熱不能服眾。聖上這才將老夫推了出來頂數。實際上,聖上心裡的人選還是你,老夫不過是沾了你的光,來撿個現成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