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發生四十年後,樊國樑主教寫下一段引人入勝的文字,裡面有不少趣聞軼事:
“聽一個士兵講,當時他想抓一隻藏在沙發下的小狗,手卻碰到一個大銅環。他挪動沙發,拉開那個活門,那只是片刻工夫的事兒。小密室裡有兩個匣子,裡面裝滿鑲嵌著珍珠和鑽石的鐘表。他騰空揹包,在戰友們到來之前,把那些寶物迅速地裝了進去。‘關了我兩天禁閉,’他說,‘但我也不後悔,因為我那包東西賣了兩萬五千法郎。’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的選擇,只不過智商程度不同;行家們專買士兵們搶來的最好的東西,也僅花幾個硬幣而已。很多人的羊毛長襪以及騎兵的揹包裡都裝滿了寶石。尤其是食品店和小賣部的管理員個個都發了財。據說,有個士兵用一尊純金的菩薩像換了一杯苦艾酒。菩薩像的肚子裡經常藏著寶石和金條,所以,對那些大肚彌勒佛,我們計程車兵少不了要捅上幾刀”。樊國樑主教和其他的見證者也都證實,掠奪者遇到的問題是如何把所有財寶帶走。
阿爾芒·呂西的證詞的價值在於其坦率,可以與保羅·瓦蘭的證詞聯絡起來看。阿爾芒·呂西對他積極參與對圓明園的掠奪毫不隱諱。9月1日進入天津時他就有明確的打算,他承認在天津什麼都沒買,打算以後再說……他寫道:“要是說有搶劫的話,我只是在對北京掠奪之後或者說在那期間,蒐羅了一些小玩藝兒。那樣比較不費力氣。此外,我覺得實在漂亮的,就捎帶弄上兩三件皮貨和幾件瓷器,否則我是不要的。大家都說那幾天的機會實在太難得”。
阿爾芒·呂西一看見圓明園就開始讚歎:
“我為我看到的東西而震驚,瞠目,驚呆!現在《一千零一夜》對我來說完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兩天中,我在值三千萬法郎的綾羅綢緞、金銀首飾、瓷器、青銅器、雕像中總之是在珍寶財富中倘佯!我想,遠自蠻族對羅馬的洗劫以來,沒有人見到過這樣好的東西”。
“見鬼!我怎麼突然跟你講起後來這些事?”他在10月7日給他的“好爸爸”(他是這樣稱呼的)的信中這樣自詰道。我們理解他的困惑,因為他要講的都是些微妙敏感的話題,而他這個人又天真得出奇。
阿爾芒·呂西陪同孟託邦將軍進入御座寶殿,“絕妙的雕刻品”、幾百年的景泰藍大花瓶以及“精美的青銅器”,比比皆是。他肯定地說,他看到巴特爾准將及其手下的軍官毫無羞恥地、自顧自地、“毫不客氣地搬東西”。一項他先稱之為“藝術性娛樂”活動,很快就變成“具有傳染性的”活動。比如,他眼看著一本封面燙金鑲著寶石的書,還有一些漂亮的景泰藍小燭臺,一轉眼就不見了。他還談到安在寶殿旁邊的小祈禱臺正中央的一個純金小寶塔,它上邊的寶石和真珠都被摳走……說是防備丟失!
接著,他又進入另一個更加富麗堂皇的御座大殿,四周是小陳列室,其中一間滿是首飾。一個司令部(他避擴音孟託邦的名字)的上尉和他自己,每人各拿了一隻“很難看”的表,這還不算,他又無所顧忌地拿了“幾枚中國硯臺,也就是御用墨寶”。阿爾芒·呂西和另一個英軍翻譯官共同瓜分了一本用硃筆批寫的文書,那是皇帝的親筆批示。後來他將此物丟失!他繼續“踅摸”東西,終於弄到兩把扇子,其中一把是象牙的。他居然恬不知恥地說:“總之,每個人都弄到自己的一小份東西,可惜事情來得那麼突然,誰都沒能拿得更多一些”。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六章 法國人見證的洗劫(7)
下午,大洗劫還在繼續,阿爾芒·呂西仍在裡面“踅摸”東西。他向他父親這樣描述當時文物遭破壞的場面:
“我找到皇家的傢俱庫房,我們計程車兵正在那裡搶東西,那場面很特別,令人遺憾又感到滑稽可笑。東西幾乎完全被砸碎,這是士兵們的一種奇怪的樂趣,他們在挑選東西時表現出極為荒唐的癖好。有幾個很漂亮的景泰藍,我給護下來。但是如何處置呢?我還看見一些非常精緻的瓷器被摔得粉碎;還有些很古老的漆器、碎紋瓷、象牙製品、玉器,被砸得碎片滿地;有些人拿彩釉花瓶當球耍。看了真叫人難受,為那些東西感到惋惜!再遠處是一座絲綢庫房,我回去給你看看從地上拾起來的四塊貨樣。齊腳踝深的製作精美、用金線挖花織制的綢緞堆了滿滿三個大院子,奇光異彩,華美絢麗,令人難忘。然而,有人用每米值五個多金路易2的錦緞當包袱布用,把他們搶來的小玩藝兒包起來!”
阿爾芒·呂西還談到御座頂上的華蓋:“我不知道那是用什麼貴重木材雕鑿而成的,那雕刻真是了不起,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