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寒冷的冬季,人們也可以進行溫暖的沐浴。甚至連牛馬這些大牲畜都有專門的洗浴間,而且裝修得十分適合它們使用。
植被鋪地、綠樹成蔭,潺潺的流水靜靜地淌過這片聖潔的土地,土壤肥沃而充滿生機,河水順著渡槽緩緩穿過城內的大橋,碼頭上戰艦雲集、軍備濟濟;商旅頻頻、川流不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都是將亞特蘭蒂斯文明輝煌的原因。壯麗的廟宇、宮殿、港口和碼頭,無不顯示這是一個超級帝國的政治中心。他們開掘了極深的運河和地下隧道和外側的海洋連線起來。透過內部的運河和環行山四峰下開鑿的隧道,船隻可以從內陸抵達入海口,其寬度足夠當時最大的船隻暢行透過。他們在每層運河之間搭起橋樑,同時留出至少能夠容納一艘三層戰艦透過的寬度和高度。
這個城市的建築是一層層由低到高螺旋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直徑3公里。隨著越來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嚴格。圓環內圈是最重要的保密基地。城市的建築美妙地讓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韻味,按DNA的共振格局建設。鍍金的圓屋頂,由於風力和溫度的不同,會發出和諧的聲音。通常是輕和重兩個音階,一個像雄渾有力的低吼一個似柔和亮麗的輕吟。建築排列的線條就是雙螺旋形式。城市的每一層的街道都呈對列分佈,由內旋而外,猶如旋轉中的動態太極圖。在地下還有很多錯綜複雜的地下長廊。在城市中心左右兩邊遠處各有一座燈塔,坐落在這個動態“太極圖”的黑白兩點位置。兩座帶有翅膀的金屬雕塑各支撐著巨大的圓球燈,底坐的背景是三聖所乘的三輛飛碟。這雕像上的翅膀顯示了他們渴望飛翔的願望,以此暗示聖星人祈求技術授權。
石頭是亞特蘭蒂斯普遍用作建築的主要材料,無論是氣勢恢宏的宮殿還是莊嚴肅穆的廟堂,從內到外都由各式各樣的石頭砌成和修飾。其顏色一般為黑色和白色;經過精心的挑選和雕飾,不管在船塢碼頭還是雕樑畫棟,它們都被廣泛地使用。它們有些建築風格十分質樸簡單,也有些需要精雕細琢,甚至被琢磨成光彩眩目、小巧精緻的裝飾品。此外,他們還在中心地帶的建築的外層包上銅鋅混合金屬,在太陽的照射下,這些宮殿閃爍出奪目的光彩。在亞特蘭蒂斯的輝煌年代,市中心最高處是大神殿——白銀金字塔,這裡是金字塔這種特殊建築的起源地,因為每個金字塔其實就像一個微縮的都城,金木水火四個方向四條邊,中心是土。它的底邊長300米,高200米。
城市中心最輝煌的金字塔建築並非所有人都有權進入,內部的中間是供奉聖帝尊夫婦的神廟。這些是常人不可以觸及的,神廟內部的屋頂則是由象牙、金、銀以及金銀混合物等修飾;而神廟內的牆壁、立柱和地板則完全是由金銀混合物裱褙而成。由金子塑成的神像就坐落在這個神廟中:“聖帝尊”站在一輛由六匹長著翅膀的馬拉的馬車上,六匹馬奔向六個方向,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代表六邊形飛碟。聖帝尊的頭幾乎夠到屋頂;旁邊還有一個祭壇,其規模和工藝與神廟的其他部分可謂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共同襯托出廟宇的宏偉壯觀和王國的恢宏氣勢。城市的主要法典寫在被精細地雕刻成透明的精金屬上面。翻譯成不同的語言和土語。精金屬被安放在一個地下房間嚴密看守著,那是亞特蘭蒂斯最神聖的地方。
環形山之外也有星星點點的村落、絲絲縷縷的河流與湖泊,還有一大片的綠色草場,這些草不但為生活在這塊陸地上的動物提供了豐富的給養,而且也蘊含著許多寶貴的物種資源。亞特蘭蒂斯的整個社會的職業分工都已相當健全,其中甚至包括預言和醫藥在內的諸多行業;那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知識,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人類社會的高階階段。亞特蘭蒂斯人擁有高超的冶煉技術和建築技術,島上礦產豐富,他們已經可以製作純銅與純鋅的合金,聖星人只要取去加入其他的三種金屬就可以製作精金屬了。島上還擁有大量的森林資源,有足夠用於畜牧和飼養家禽的自然條件。此外,在島上還生活著成群的大象,動植物種類繁多。亞特蘭蒂斯文明也有飲食文明的傳統習慣,他們把島嶼上的各類野生動物圈養以供應肉食、大塊朵頤以補充體能,他們還能從各類芬芳的植物、藥草中提煉出香水以補充精神。其中有九種特別的植物香水要上交聖星人,分別是:
一葉仙草、雙面人參、三指佛手、四仁松果、五官首烏、六色靈芝、七彩ju花、八瓣雪蓮、九節菖蒲,
這裡的數字就是單株藥草所具有的特徵而不是指藥草的數量,這些珍稀的植物是原來聖星上的物種,透過月球這個聖星人的“諾亞方舟”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