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孔又�霸�幸桓鮒心昱�嗽謖飫鍔系踝隕薄6�衷謖飧鯰牧樗坪踉詘凳咀約海�渲杏兇乓�欏W詈竽兄鶻薔��韃櫸⑾鄭�背跽飧鮒心昱�瞬⒎巧系踝隕保��潛蝗四鄙焙蠹僮俺勺隕畢殖 U飧鯰牧櫚哪康模�褪且���約赫頁穌嫘撞⒈ǔ鷓┖蕖!�
“嗯,概括地很好。”
“安玟那本《鏡中的女人》,其實我認為在情節設定上更加新穎——她寫的是女主角因為失戀而上吊自殺了,變成了一個無法超度的孤魂野鬼。這個鬼魂因為始終忘不了自己的男友,悄悄到男友的住所去看他,沒想到竟然發現了男友拋棄自己的真正原因。這個鬼魂被徹底激怒了,變成了一個兇惡的厲鬼,想盡各種方式恐嚇和折磨那個負心的男人——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讓他在各種反光物中看見自己上吊自殺時的恐怖模樣。最後,那男人在開車時看到反光鏡中詭異面孔而出了車禍,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鬼魂。”
“這個故事的確很有新意——女主角不是人而是一個鬼魂。而故事最後兩個鬼魂的對話也讓人意味深長。”陳思達說,“好了,最後是你的《反光》。”
“我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我太清楚了,不用記在便箋紙上。“主角從十多歲起,就會在所有反光的東西中看到一張上吊女人恐怖的臉。他憑記憶把這張臉畫了出來,並四處搜尋關於這張臉的資訊。最後,他發現這竟然是一個在幾十年前真實存在過的女人,而各種情形表明,這個女人可能正是他的前世。”
“你的故事好像寫到這裡就結束了。”
“是的,因為這是上部,原計劃還有下部。”
陳思達思索片刻,問道:“千秋,你當時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為什麼會想到用‘前世’來做解釋?這是你自己的構思嗎?”
“不完全是……”我回想著,“是費雲涵說的一句話令我想到這一點的。”
“他說了什麼?”
我咬著嘴唇想了一會兒。“他告訴我,他時常會有這種感覺——那個(出現在反光物中的)吊死鬼女人好像就是他自己一樣。”
陳思達蹙起了眉頭。
“你在想什麼?”我問道。
“沒什麼。”陳思達看了下便箋紙,“你還記錄了些什麼?”
“我將每本書中的‘吊死的女人’的資料做了下統計——包括她們的名字、年齡、外貌特點。我不知道這些有沒有意義。”
“名字應該是沒有意義的。很顯然,誰都不會把提供故事素材的人的真實名字寫進書中。但年齡和外貌應該是有意義的。”陳思達望著我。“其實,我在看的時候也注意到了年齡這個問題。“
“你發現了什麼?”我問他。
“你的故事和漁歌的故事中,那個上吊自殺的女人都是四十歲左右,但安玟的故事中,這個女人的年齡是二十歲。”
我費力地思索著,卻理不出個頭緒,只有問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我先問你,你為什麼會將那個上吊女人的年齡設定為四十歲?”
“這是根據費雲涵提供的素材而定的——他看到的就是一張四十歲左右的女人的臉。”
陳思達伸出雙手在我面前比劃著。“好,那麼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安玟和漁歌會不會也和你一樣?”
“你是說,他們設定的年齡也是來源於各自的提供者?”
“沒錯。”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提供故事給他們的人——其實也就是親身經歷這件事情的人——分別在反光物中看到的是一個四十歲的女人和一個二十歲的女人。”
“對!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也許可以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想——曾經有三個女人,兩個四十歲左右,一個二十歲左右。因為某種原因,一起上吊自殺了!”
我嚇了一大跳。“你為什麼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呢?”
“不能說是‘結論’,只是‘猜想’。”陳思達更正道。
“為什麼你會認為這三個女人是‘一起’自殺的?”
陳思達看著我。“千秋,從目前的所有情況來看,難道你會認為這三個上吊自殺的女人是毫無關係的嗎?”
我緘口不語了。過了一會兒,我問道:“那麼,假如你的猜想是真的,又說明了什麼呢?”
陳思達將床頭櫃上的一支筆抓過來,將便箋紙翻開一頁,一邊寫一邊說道:“千秋,心理學當中,有這樣一種解決難題的方法——當我們覺得一件事情毫無頭緒的時候,就將它化繁為簡,只關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