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頁)
這的確是古人臆測出來的,沒有任何根據。中醫能夠治病,那是醫學,但與五行生剋又有什麼關係?又怎麼會是以五行生剋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來作為治病救人的指導原理?
其他眾位西醫也全都是不禁搖頭,看得出來,他們也全都不信。
陳爭問:“文黛,你是不是也覺得病人分明是心臟病,症狀也是心口劇痛,而我卻給病人開健肺補腎的藥,這很奇怪?”
文黛點了點頭。
“你也跟著我學習藥理藥性有段時間了,不過對於道門玄學中其他的東西瞭解有限,那你知不知道什麼是五行生剋?”陳爭又問。
文黛的確是很好學,之前陳爭說要學中醫,必須要有點道門玄學的基礎知識才行,所以文黛也的確專門瞭解了一些。
此時點了點頭,說道:“五行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大爭哥,對不對?”
“沒錯,這就是五行生剋最簡單的原理。”陳爭又說:“在道門玄學看來,世間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五行生剋,那麼這五行在人體之內又是怎麼樣的呢?”
這點文黛就還不知道,搖了搖頭。
“王教授,這點你應該知道吧?”
沒錯,王教授畢竟浸淫中醫這麼多年,如果這都不知道,他也就白學中醫了:“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的人體臟器分別是肺肝腎心脾。”
陳爭點了點頭,又對文黛說:“你剛學,想要分清五行,倒也不用全都去強背,道門玄學也都是有規律的,掌握這個規律,你就明白了。”
“什麼規律?”文黛問道。
“一般來說,有生長、通達作用的都是屬木;有溫熱、炎上作用的都屬火;有承載、受納作用的都是屬土;有清潔、收斂作用的都是屬金;有寒涼、滋潤、下行作用的都是屬水。”陳爭緩緩道來。
道門玄學中講究陰陽五行,可就好像陳爭之前和文黛說過的,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的確都是有些簡單的規律。
“五行生剋,其實是一個整體,不能孤立來看。就如人也是一個整體一樣,因此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因此生病了,也不能只治一個地方,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更是完全不可取,因此心臟生病了,也未必一定要針對心臟來進行治療。”
五行生剋說來簡單,但其中的奧義絕非一言半語能夠說得清楚。
否則自古至今也就不會有這麼多人,研究幾千年依然樂此不疲。
就如同陳爭之前送給文黛護身符時說過的,雖然火克金,但文黛的五行納音是沙中金,沙中金反而遇火方能成器一樣。
任何事物,沒有東西與他相生不行,但如果沒有相剋的也不行,因此必須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就比如說因為土生金,所以如果肺不好,就可以“補土生金”。同樣的道理,因為水生木,所以“滋水涵木”等。
而這位叫做趙澤貴的病人,病的是心,心乃屬火,怎麼治療有很多種方法,不過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不能採用五行相生,否則心火更旺。也不能單純抑制心火,必然事倍功半,而如果壯水以制火,只要水壯了,心火也就弱了。”陳爭笑了笑:“所以說病人的心火旺,乃是因為腎水虛。”
“腎水虛?”
“沒錯,腎主沉降,必然屬水,腎水一弱,體內的五行也就亂了,心火沒了剋制,自然也就更旺。文黛,你聽明白了沒有?”
文黛畢竟剛剛接觸玄學,還聽得不是很明白,只是半懂不懂。
而其實陳爭精通玄學五術,在還沒有給這位叫做趙澤貴的病人把脈之前,就已經判斷出了,這位病人雖然是說他自己是心臟病,醫院也確診他為心臟病,可其實他的病情關鍵根本不在心,而是在腎。
“心腎一體,就是因為水火相剋,盛則同盛
衰則同衰。而一旦失去了這個制約,另一個也就必然會出問題。只要保持五臟元真通暢,五行協調,人必安和。”
陳爭最後又說道:“因為病人急症,所以這兩副藥下藥較猛,一服下去就如同澆下了一桶水,心火即滅,也就不用擔心心臟猝停了。而隨後我再給他開一個較為柔和的藥方,服用一個月,就能讓體內協調,病情康復。”
陳爭這一番話雖然好似是在給文黛上課,但其實也是說過喬老等人聽的。
喬老首先嘆道:“中醫果然神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