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第2/4 頁)
到後期,西方的天平也發明出了擺動天平,但那是很後來的事情了,原本的天平稱重方法,和中國秤相比,的確是天差地別。
陳爭說的沒錯。中國秤,同樣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秤砣雖小壓千斤’,這是什麼原理呢?我想不用我多說,你也應該知道這是槓桿原理。”陳爭笑了笑:“因此我們中國人很早就知道。給我一個支點,我們能用一個秤砣,翹起很重很重的物體,只是他們那個時候還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罷了。”
“呃……”史蒂夫博士再度無言以對。
陳爭笑了笑,又繼續朗聲說道:“剛剛我們只是聊了片刻,但大家多次提到了‘科學’和‘迷信’這兩個詞,還說我們中國傳統留下來的風水、中醫,是屬於迷信。那麼我想問問大家,到底什麼是迷信?”
這一下。眾人還真說不出來了,這個詞的具體含義。
還是陳爭等了片刻後,自作自答道:“迷信迷信,迷而且信。也就是說,不分辨正確與否的盲從。這就叫做迷信。你們常說,我們的風水、中醫,有錯誤的地方,那有一個錯誤的地方,就能夠否定全部麼?那你們所謂的‘科學’,又是否有過錯誤的地方?比如說。兩個鐵球重量更重的必然率先落地,不是同樣被一度奉為真理麼?這就叫迷信。最終有人親自試驗,證明的結論是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就叫做不迷信。”…;
眾人紛紛點頭。
陳爭又說:“所以說,迷信科學,同樣也是一種迷信。而你們對待風水和中醫的看法呢,根本就不去了解,更不願意去證明它是對是錯,它哪裡是對,那裡是錯,都不去探討,就一概排斥而不信。你們或許覺得我迷信,但我則說你們迷不信。可憐了我們中國大好的文化,可憐,可憐。”
聽陳爭如此一說,全場鴉雀無聲。
事實上陳爭說的沒錯,別說是這些大學生,真正排斥風水、中醫等這些內容的人,大多全是不懂之人。
而願意去了解的,則恰恰都漸漸被其中的精華所吸引,深陷而不能自拔。
或許,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可是,難道你沒見到那麼多人,利用你說的這些風水、中醫來騙人麼?這難道不應該將風水、中醫全部取締?”終於有人又問。
“那麼就沒有人利用你們所謂的‘科學’來騙人的麼?是不是發現一例,就要把你們所謂的‘科學’也全都取締?”
“……”那人怏怏地坐了下去,無話可說。
“可是西方科學,是有道理的啊,風水和中醫中說的那些陰陽五行理論,有什麼道理?根本就是臆測的!”
“難道你們所謂的科學,沒有臆測的內容?”
史蒂夫博士到此時終於又說了一句實在話:“陳爭先省說地很正確,事實上,什麼板塊漂流,什麼物種起源,什麼宇宙形成這些理論,我們都並沒有實實在在地證據加以證明,都是所謂的‘科學猜想’罷了。就連最基本的,我們連人類本身還沒有了解透徹,又何況宇宙?”
見史蒂夫堂堂博士都如此說,眾人終於再也提不出來任何疑問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則完全變成了陳爭的個人秀,並且很快回到了正題,將中國風水與環境藝術之間的關係,侃侃道來。
也因為剛剛的辯論讓他們稍加正確地看待中國玄學,認真聽陳爭的講解,在座所有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全都受益匪淺。
……
轉眼,四個小時的講座終於結束。
這次講座時間很久,可當真正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以後,卻有很多學生真的被吸引了進來,感覺並不過癮。
因此不少人聚集在講堂之外,等著陳爭出來,要再進行更深度的交流。
當然,也有很多並沒有來聽課的學生,只是聽說了陳爭這次講座的內容,便都高舉著“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等類似的標語牌。在講堂外表示抗議。
甚至還有很多記者,也紛紛到場。
要知道,陳爭在香崗,可的確是風雲人物,上一次踏足這裡,便掀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
這次陳爭來崗參加金像獎,更是獲獎的熱門人選。現在又到香崗大學來做講座,尤其是做何風水相關的講座,更有新聞點。這些記者豈能錯過?一聽到訊息,就馬上趕來,還真趕在了陳爭講座結束之前到來。
一看這個架勢。陳爭現在是很難走出去了,故此沈哲邀請陳爭先到後面的辦公室內休息休息,而讓學校內的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