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沒有收錄他的《謝本師》,倒收了晚年寫的《俞先生傳》。對此,李肖聃在《星廬筆記》中對章太炎尊師之舉予以表揚。也有人據此稱章太炎謝本師是為在政治上保護老師。
章太炎晚年遊杭州,晨起特地穿上長衫馬褂,又要學生陳存仁和章次公也同樣穿戴,並命他們帶著香燭水果,到“曲樓”憑弔老師俞樾的故居。到曲樓前,一位老嫗前來應門,章抬腿就往裡面走,老嫗問他是誰,雙方一語不合,老嫗便舉起掃帚逐客。三人無奈,只好在門口等著。大約等了兩個時辰,曲樓才開門,出來一位姓陸的中年人,章太炎說明來意後,陸某告知曲樓早已易主,並讓他們進樓祭拜。到春在堂前,章命陳登點起香燭,行三跪九叩之禮,對俞樾尊敬如故。陸某在旁看得呆了。章本想留下幾個字,但因主人有筆無紙,章便在牆上題詩兩首,黯然離去。
章太炎曾作《謝本師》一文與老師俞樾斷絕關係。後來章太炎依附孫傳芳,他的學生周作人亦作《謝本師》一篇,與章斷絕關係。抗戰中,周作人附逆,下水當了漢奸,他在北大的學生沈啟無亦作《謝本師》,與他絕交。
據許廣平回憶,因章太炎提倡復古,魯迅對其很不以為然。但魯迅提到章時,依然非常尊崇,總是稱呼“太炎先生”。而對章太炎晚年的行為,也能作出公允的評價——既有批評,但不改敬意。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逝世;當時也已經病重的魯迅,於10月6日和10月17日連續寫了兩篇文章《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兩天後的10月19日,魯迅去世。在這兩篇文章中,魯迅對太炎先生曾經給予他的積極影響表示感激,對太炎先生在革命史上的意義表示讚賞。
1933年6月18日,魯迅在給曹聚仁的信中提到章太炎時說道:“古之師道,實在也太尊,我對此頗有反感。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學,後來因為我主張白話,不敢再去見他了,後來他主張投壺,心竊非之,但當國民黨要沒收他的幾間破屋,我實不能向當局作媚笑。以後如相見,仍當執禮甚恭(而太炎先生對於弟子,向來也絕無傲態,和藹若朋友然),自以為師弟之道,如此已可矣。”
已經93歲高齡的姚奠中一提起乃師章太炎,立即顯得肅嚴。姚說章太炎老師對其學生要求甚嚴,一絲不苟,這也為姚老以後治學授業打下良好紮實的學風基礎。當談到章太炎老師的晚年,他講到章太炎老師在1936年6月14日上午正在講解《尚書》時,實感胸悶,萎頓於教室之中,俄爾即仙去。此時姚已黯然淚下,哀嘆噓餘,豁然起身,直至書案提筆寫下:“以正己為本,以從義為懷,以博學為知,以勇決為行,以用世為歸。”他接著說道:“這就是我老師章太炎先生一生的寫照,也是我的座右銘。”
【婚姻】
章太炎曾說其擇偶標準:“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後來章續娶湯國梨,能詩善文,雖並非章理想中的兩湖人,卻能說鄂語。
章太炎在與夫人湯國梨結婚前,只娶一妾王氏,並未正式娶妻。他的自定年譜中關於此次婚姻,只是簡單記載:“光緒十八年,二十五歲,納妾王氏。”據章太炎的弟子汪東所撰的《餘杭章太炎先生墓誌銘》中記載:“先置室,生女子三人。”據說章太炎早年患癜癇病,加上動輒言反滿,被人認為是個“瘋人瘋言”的瘋子,門當戶對的人家無人願將女兒嫁其,母親只好將自己陪嫁丫頭許配給他。因無媒妁之言,故不能算正式結婚,只能算納妾。而章太炎在文章或書信中提到王氏,也稱其為“妾”。
1903年,王氏去世,章太炎準備續娶,北京《順天時報》上登了徵婚廣告。章是我國最早登報徵婚的人。根據日本武田熙《章炳麟的結婚》及高田淳《章炳麟傳》的記載,章太炎徵婚的條件大致如下:一、以湖北籍女子為限;二、要文理通順,能作短篇文字;三、要大家閨秀;四、要出身於學校,雙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五、反對纏足女子,丈夫死後,可以再嫁,夫婦不和,可以離婚。
章太炎的徵婚廣告登出後,一時沸沸揚揚,傳為奇談。各地報紙爭相轉載報道,而章“夫死之後,不令守節,可以再嫁”,更被許多人認為荒唐透頂。
章太炎對湖北女子有好感,據說,是因為他曾對一位畢業於女子學校的湖北籍女子吳淑卿極為中意,也有人告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