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命等等。
梁啟超最早提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被認為是近代民族主義的奠基人之一。
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從亞里斯多德到霍布斯、孟德斯鳩、盧梭以及近代日本的法學家、政治家的學術、思想、觀點都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點評,大力宣傳人人平等、三權分立等近代憲政理論。他連續發表《各國立憲史論》,宣傳、剖析立憲政體,解釋國會、內閣等近代民主政治術語,“使一國中大多數人知立憲,希望立憲,且相率以求立憲”。
梁啟超是第一個在著作中提到馬克思的中國人。1902年,梁啟超以“中國之新民”的筆名撰寫《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一文,他在文中提到的“麥喀士”即馬克思。
梁啟超向國人介紹宣傳了托爾斯泰、哥白尼、瓦特、笛卡爾等諸多文化、科學領域的西方名人,使當時的國人得以初步系統的瞭解西方文化。
梁啟超的文章影響了一代中國人。革命派中不少人正是藉助梁啟超的“啟蒙”,才開始接觸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一些革命派人士在著文鼓吹革命時,甚至大段大段地抄錄梁啟超的文章,比如鄒容的《革命軍》。
少年毛澤東深受梁啟超的影響,16歲時,毛澤東開始讀到《新民叢報》,“讀了又讀,直到可以背出來。”他就讀湖南第一師範初期,時常模仿梁啟超的新文體風格,並效仿梁自號任公,為自己起名子任。1911年春天,18歲的毛澤東將他所描繪的未來中國政治藍圖貼在湖南長沙一所學校的牆上,在毛的這張藍圖中,孫中山將成為新中國的總統,康有為擔任首相,梁啟超則是外交部長。
後來,李大釗、毛澤東分別在北京、長沙建立學會,分別以“少年中國”、“新民”命名。
梁啟超是周恩來青少年時期“久敬仰之人”,1918年1月23日,周恩來在日記中提到梁啟超的詩句:“男兒三十無奇功,誓把區區七尺還天公”,並在日記中記載:“晚讀《飲冰室文集》,重有感……又拿起梁任公的文集來看,念道‘十年以後當思我,舉國如狂欲語誰;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遼闊立多時’幾句詩,我的眼淚快下來。忽然又想到任公做這詩的時候,不過二十七八歲,我如今已痴長十九歲,一事無成,真正是有愧前輩了”。
梁啟超赴南開演講,即將畢業的周恩來以學生記者的身份作了演講筆錄,並把這份筆錄作為作文交給老師批改,老師加批語道:“敘述周詳,而文筆之汪洋浩瀚,亦足以達任公先生之妙諦。此才豈可以斗量之。”此後,梁的演說詞和周的“記者識”,一起署名“周恩來筆錄”,登載於南開的《校風》報上。
周恩來留學日本前所寫的“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脫胎於梁啟超的《去國行》。
胡適12歲時第一次看到《新民叢報彙編》,一下子就被迷住了。28年後,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說:“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現在追想起來,有兩點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說》,第二是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我們在那個年代讀這樣的文字,沒有一個不受他的震盪感動的。……《新民說》諸篇給我開闢了一個新世界,使我徹底相信中國之外還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也給我開闢了一個新世界,使我知道四書五經之外中國還有學術思想。”
魯迅也受到梁啟超的巨大影響,他一生對國民性改造問題的孜孜不倦明顯受到梁的新民說的啟發。
林長民的《山東亡矣!》一文,對於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他的文章,正是源於梁啟超從巴黎拍回的電報。梁的電報告知了當時巴黎和會的情況,並提出了爭取權益的方法。所以很多研究者認為梁啟超才是真正的五四運動導火索的點燃者。
美國學者張灝認為:梁比五四新青年更早促進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化。
蕭公權說:五四運動的領袖幾乎沒有一個不曾因讀了他的文字而受到啟發。
許紀霖評價梁啟超的《新民說》一文說:“中國的啟蒙,非自五四起,實乃從《新民說》而始。五四的啟蒙思想家們,無論是胡適、魯迅,還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在青年時代都接受過《新民說》的思想洗禮……《新民說》可以說是中國啟蒙思想的處女地。”
胡適高度評價梁啟超的啟蒙作用:“梁任公為吾國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國之思想界。十五年來,吾國人士所之稍知民族思想主義及世界大勢者,皆梁氏之賜,此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