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道邪?吾家婦人,無一不可入翰林者。”龔又嗜冶遊,好賭博,晚歲學佛。平居無事時,非訪妓,即訪僧,遇達官貴人,輒加以白眼。一生豔事多多,尤其世傳他和當時著名詞人顧太清有瓜李之嫌的“丁香花疑案”,更是撲朔迷離,雖然北大名教授孟森鉤懸決疑,竭力為龔、顧辯白洗刷,可這則浪漫故事並未因之偃聲息語。)
王國維在其棄世前數日,他曾受託替時為其學生、後成著名歷史學家的謝國楨題寫扇面。王書寫了唐末韓偓的《即目》和《登南神光寺塔院》兩首七言律詩,可題款時,於謝國楨名後,誤植一“兄”字。友無論年齒幼長,皆可以“兄”相稱,此為舊時禮數。但師稱弟子為“兄”,就悖逆禮節了。於是,蹈湖當日,王國維先赴清華研究院,依常處理教務,並用墨筆在為謝題寫的扇面上塗改“兄”為“弟”字——如此,既遵行了傳統之禮,又融入了王氏待人接物的一貫謙和。做畢這樁事,他才乘車到頤和園,步行至排雲殿西魚藻軒前,臨流徘徊片時,方毅然自沉。其時適為榴花盛開的端午時節,認真而不苟且的屈原也是這個時節自沉的。
【悲觀】
王國維的家庭成員多非正常死亡,死亡的陰影一直籠罩著他。1907年7月,王國維的髮妻莫氏因生產雙胞胎女兒病危,王國維從北京回到家鄉海寧,延請名醫救治,十幾天後,年僅34歲的髮妻離開人世。從1905年開始至1908年,王國維的人生不斷遭遇重大變故,父親、妻子、繼母相繼去世。王國維不斷地由北京返回家鄉海寧參加葬禮,可見其生世之累,謀生之艱。
1908年在岳母即莫氏的親生母親莫太夫人的主持下,續娶22歲的潘麗正為繼室。1921年5月四女通明生,9月殤。1923年5月女瑞明殤。1925年,長子潛明去世,在之前一年,一雙孫女殤。
王國維最早受到西方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影響。由於王國維對叔本華的哲學、美學著作進行研讀,對他後來的思想影響很大。因為王國維對叔本華著作產生了共鳴,所以叔本華唯意志論與悲觀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令王國維墜入了唯意志論與悲觀主義的深淵。所以,三十歲以後的王國維深深感到“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論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之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餘之性質,欲為哲學家,則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為詩人,則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
王國維說《紅樓夢》的精神,主要的就是“示人以解脫之道”。但解脫是“存於出世,而不存於自殺”。所以他說《紅樓夢》裡邊,真正可以達到所謂解脫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惜春,一個是紫鵑,一個就是寶玉。
【婚姻】
王國維先後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在1896年,當時他20歲,因受甲午戰敗的刺激,一心想到日本去留學。可是他父親堅決不同意,說現在首要的是“求度衣食”,至於求學,那是十年後的事情。王國維只好謹遵父命“成家立業”——他結了婚,並且到本城沈家去當塾師。
王國維的新婚妻子姓莫,她家世代經商,家境似乎比王家要好一些。王、莫兩家早就定了親,當王國維十四歲便以“海寧四才子”之首名震鄉里的時候,他的岳父對這個未來的女婿簡直是讚不絕口。老泰山當然不會想到,女兒出嫁之後,女婿卻因“家貧不能以資供遊學,居恆怏怏”,並且兩年後就去上海《時務報》館打工,從此與他的妻子當了十年的“牛郎織女”。
王國維與這位莫氏夫人的感情非常好,儘管找不到任何直接的文字證據,但我們從他留下的那些溫柔纏綿的詞中,還是不難看到這位身在他鄉的牛郎對家中織女的殷切思念:
〖《清平樂》:
櫻桃花底,相見頹雲髻。的的銀缸無限意,消得和衣濃睡。
當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後思量。料得天涯異日,應思今夜淒涼。〗
王國維在蘇州師範教書時經常“填詞自娛”,也常在詞中表達隊妻子的四面,如三迭的《西河》:
〖垂柳裡,蘭舟當日曾系。千帆過盡,只伊人不隨書至。怪渠道著我儂心,一般思婦遊子。
昨宵夢,分明記,幾回飛度煙水。西風吹斷,伴燈花搖搖欲墜。宵深待到鳳凰臺,聲聲啼鴆催起。
錦書宛在懷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憶。倘有情,早合歸來,休寄一紙無聊相思字!〗
自從王國維22歲離開家鄉,此後便奔走東西、輾轉南北,回海寧的時候很少。在家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