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代,有巫宣講,巫由巫祠供養,周以後,巫祠的條件也不存在,出現了一批流浪藝人,說書人。李耳就是這樣的人。李耳以宣講為業,只有宣講的實踐,才能編寫道書。李耳是個傳說的人物,不一定真實,但是,一定有人做成書的工作,這個人是李耳,張耳還是王耳無關緊要。經過了流浪說書人階段,道德經的宣講進入學術界,轉向哲學的探索,道思想創造出來。
可是,李耳為什麼又叫老子呢?子相當於今天的學術文集。春秋時,學術性的書叫做子。老是對書內容的概括,古遠的意思。老子,就是遠古的知識,遠古的學問,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歷史。老子書開始於商周之際,定本於秦漢之際,歷時千年有餘。漢時整理出“十三經”。所謂經,相當於今天的文化教育的教材。道德經是教材之一。老子書經過了改造,增補到八十一章,改名道德經,後人就尊稱書作者老子。
道德經解讀(簡本) 序篇
序篇 1吾言 2絕學無憂
1 吾言
原文
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註釋):宗:章法。 君:條理,順序。 夫:語氣詞。 惟:只有,因為。 不我知:不知我(言)。 則:照著做,跟隨。 聖人:這一章指道的宣講人。 被褐懷玉:佩玉,衣服卻很破舊。
(大意):我的道理很好懂,也容易做到,可是,世人不能理解,也不做。說話,做事道理很重要,人們不看重道理,所以也不看重我的道理。對於我的道理,知道的人少,做的人更少,這就應了被褐懷玉那句話了。
解讀
古書道德經一共五千字,分做八十一章。這一章是原書的第七十章
這一章的文字十分通俗,跟今天的家常話沒什麼兩樣,這是對口語的記錄。但是古書的所謂文言文的書面語言十分難讀,可知已經不是對口語的記錄,遠離了口語。前文說到古漢語,道德經的語言是典型的古漢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