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明史·莊烈帝本紀》記載著崇禎帝自殺前所寫的遺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道光帝
(1782—1850)選錯了接班人
1850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前夜,北京的深宮大院裡愁雲密佈,人心縹緲。道光皇帝的病情已日益加重,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他自知不可久留於世,便召各大臣入圓明園奉詔。道光皇帝對眾大臣言道:“爾王大臣等,多年效力,何待朕言。此後輔佐嗣皇帝,務須注重國計民生,他非所計。”最後,他親傳口諭,令諸大臣到正大光明殿匾額之後,取下金匱密匣,宣示御筆立儲詔書,由御前大臣怡親王載垣開啟,乃是硃筆諭旨,上寫著:“皇四子奕訁寧
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御筆。”眾臣於是恭請20歲的皇子奕訁寧赴乾清宮,擁其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
奕訁寧是個瘸子,他小時候騎馬時把腿摔折了,落了一個殘疾;他還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功課也不如奕訢好。
奕訢文治武功樣樣都比奕訁寧強,但傳說道光在立儲之前曾決定考考兩位皇子,便通知他們到南苑騎射,奕訁寧和奕訢的老師都分別給自己的弟子出了主意。兩人到了南苑,奕訢就按照老師的指示,發揮自己所長,射了很多獵物去見父親。在另一邊,奕訁寧卻按照老師的教導,既不上馬也不射箭,回見父親時兩手空空如也。道光很納悶,問他為什麼會這個樣子,他便跪下道:“兒臣不肖,此時正當春和,鳥獸方在孕育,兒臣不忍傷害生命,致幹天和。而且兒臣不願就此一日弓馬,與諸弟爭勝。”是為“藏拙示仁”。
道光很高興,但是他還要再測一下兩個孩子。有一天道光在自己的寢宮裡面召見兩人,他先對六阿哥奕訢說,我身體不好,可能不久於人世,這個國家應該怎麼治理·奕訢口才好,就滔滔不絕地講治國的方略。父親很高興,說這個孩子有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