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頁)
法預測細菌是由誰或是經由何種媒介感染,所以事實上要做到完全預防幾乎不可能,最多也只能將發病的患者隔離、針對症狀予以治療,只要醫院在這方面沒有缺失,就不能追究醫院的責任。就剛才那兩人的談話內容,七尾認為帝都大學醫院並沒有錯。只有在判定感染原因明顯是出於預防工作不足,以及發病後的治療不當時,才能追究醫院的責任。
何謂醫療疏失?其實是相當難定義的。醫事法將其定義為在醫療行為造成有害結果時之所有醫療事故。其中,除了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案例之外,均視為醫療疏失。也就是因故意或過失所引起的,但通常不會有故意的情況。
依照這種說法,感覺醫療疏失的定義相當明確,然而現實中,問題在於是否為不可抗力。官司中所爭執的,絕大多數都是這一點。
至於箇中原因,在於患者與院方對事故肇因的看法不同。當事故發生時,包含醫師在內的院方會將其原因訴諸於無可避免的外在因素,如疾病的特性或患者的體質等。相對於此,患者則將問題放在醫護人員的能力不足、疏忽等個人因素上,這麼一來自然會產生衝突。那封恐嚇信便刺激了這部分的衝突,患者們的心情顯然因此受到震盪,這種動搖是否也是犯人的目的,七尾還不知道。
特殊犯搜查二組還不能說已經將這個案子正式列入調查。七尾和坂本正在帝都大學醫學院和醫院收集情報。醫院事務局的說法不能當真,因為無法判斷他們是否真的將一切開誠佈公。
公開醫療疏失,併為此道歉——
犯人二度要求的內容究竟是什麼,七尾目前還未完全掌握。至少,帝都大學醫院這幾年沒有發生這類糾紛。大約十年前曾發生過一個案例,一名患者被診斷為胃癌而接受胃部切除手術,事實上只是胃潰瘍,不需要動手術。這個案例已由主治醫師道歉,患者與醫院也達成和解。
恐嚇信若是單純的惡作劇當然沒問題,如果不是,那麼犯人應該有明確而堅定的動機。這麼一來,犯人今後可能會提出引發其動機的事實。七尾如此推測。
也許,關鍵尚未出現。
然而,這麼想之後,他獨自苦笑,一種自虐的笑。等到案子真的成立,自己大概會被調離第一線吧。
兩年前,曾經發生一起大型信貸公司遭恐嚇的案子。犯人持有公司客戶名單,並說要在網路上公開,恐嚇信也是透過網路寄發的。
七尾等人分析電子郵件,查出犯人主要是利用新宿的網咖,最後,埋伏的調查員成功逮捕了犯人。犯人是該公司的離職員工,離職前帶走了顧客名單。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問題,直到在犯人持有的名單中有了驚人發現後才趨於複雜。
那份名單是前科犯的詳細資料。不僅有姓名、住址、前科、外貌特徵等,人數多達數千人。
能夠蒐羅這種資料的組織只有一個,這件事一定有警視廳的人涉足。
然而,接下來的調查工作便沒有進展,正確的說法是遭到高層的打壓。七尾感到焦躁,因為警方又要重蹈護短這種遭人批判的覆轍了。
七尾依自己的判斷採取了行動。他查出該公司有前任警察,調查與他們接觸的人。結果,查出了某位人物。驚人的是,該人物位居警視廳的要職,而且有收受該公司高額報酬的嫌疑。
然而,七尾的調查在這裡被打斷,因為他奉命調查其他案件,一件不足以出動警視廳的小案子。
不久,便有警視廳的人遭到逮捕,但與七尾所追查的人物完全無關,然而警方並沒有針對此事做更進一步的調查。在野黨議員曾在國會里提出形式上的質詢,但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的答覆也僅止於形式——“將加強處理,以防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如此而已。
而,七尾之後也不斷地遭到無形的壓力。像這次這樣,為無法確定是否為惡作劇的案子做基本調查,便是他的主要工作。若正式展開調查,他的名字便會被排除在負責名單之外。
警察的使命究竟是什麼?他每天質疑。防範犯罪,萬一犯罪發生時,盡全力逮捕犯人,應該是這樣的,但他實在不敢說現今的警察組織具備徹底實踐的系統。
他想起尊敬的前輩冰室健介的話——人生而賦有使命。每當他細細體會這句話,焦躁感便油然而生,被一種沒有完成使命的念頭淹沒。
第二根菸快燒到濾嘴了。他把煙丟進菸灰缸,走進醫院,進門之後,左側是警衛室的視窗。
“有沒有什麼狀況?”他問其中一名警衛。
“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