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2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誠不以富,亦只以異。”'1'其斯之謂與?
【注】
'1' “誠不以富……”出自《詩經·小雅·我行其野》。
3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4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陽貨篇第十七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1'。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2',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注】
'1' 歸:同“饋”,贈送。豚(tún):小豬。 '2' 亟(qì):屢次。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1',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注】
'1' 莞(wǎn):微笑的樣子。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佛肸召'1',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2'。吾豈匏瓜也哉'3'?焉能繫而不食?”
【注】
'1' 佛肸(bì,xī):晉國大夫。 '2' 涅(niè):可做黑色染料的礬石。緇(zī):黑色。 '3' 匏(páo)瓜:俗稱“瓢葫蘆”。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1'?”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注】
'1' 蔽:同“弊”,弊病。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1',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注】
'1' 邇(ěr):近。
0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1'?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注】
'1' 《周南》《召南》:《詩經》國風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1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
2
子曰:“色厲而內荏'1',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2'!”
【注】
'1' 荏(rěn):柔弱。 '2' 窬(yú):爬牆和鑽洞。
3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4
子曰:“道聽而塗說'1',德之棄也。”
【注】
'1' “塗”同“途”。
5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