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1'!”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
'1' 庶(shù):眾多。
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3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1'?”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注】
'1' 晏(yàn):遲,晚。
5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6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7
子夏為莒父宰'1',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注】
'1' 莒父(jǔ,fǔ):魯國的城邑,今山東省莒縣內。
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1',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注】
'1' 攘(rǎng):偷竊。
9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1',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2',何足算也!”
【注】
'1' 硜(kēng):剛勁有力的擊石聲。 '2' 筲(shāo):盛飯用的竹器。
1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1'!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注】
'1' 狷(juàn):拘謹。
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1'”子曰:“不佔而已矣。”
【注】
'1' “不恆其德……”出自《易經》。
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5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6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1',小人驕而不泰。”
【注】
'1' 泰:安定。驕:驕傲。
7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
'1' 切:切磋。偲(sī):勉勵。
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1'。”
【注】
'1' 戎(róng):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