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4 頁)
民到底知道了些什麼?從他對判決完全服從的態度來看,就有些蹊蹺。他一直保持緘默,恰恰說明他有隱情;而被判刑後一年多里,就減了兩年刑,又被轉移到大港來享受‘待遇’,也說明另有隱情。據我所知,王建民在第二看守所,說是服刑,其實跟監外執行差不多,住的是單間,伙食也不錯,每天還可以在武警戰士的監視下出去散步。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可是,以前我沒注意到這一點,總認為當事人才是最重要的,忽略了王建民。直到一週以前,我才知道他被轉到大港第二看守所來了。
“結合昨夜的情況看,蕭邦前去探監,是事先聯絡好了的。蕭邦來大港,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據我所知,蕭邦的路子很野,在部隊很受首長的器重,軍內關係網密佈。而駐守第二看守所的大港武警部隊第三支隊第二中隊,抓部隊政治工作的指導員馬強是從野戰部隊調來的,蕭邦一定是透過關係找到了馬強,甚至是上頭給馬強下了命令,讓馬強安排王建民與蕭邦秘密見面。
“蕭邦與王建民見面的事,事關‘12。21’海難一案複查的進展,即使是看守所內部,也並不是誰都能夠知道的。因此,我的直覺告訴我,毒殺王建民的人,是看守所內部的人,而且還應該是個在裡頭說話算數的人。”
靳峰靜靜地聽他說完。末了,他才說:“你的推理不無道理。但是,你忽了一個關鍵因素。”
孟中華坐直了身體。他在聽。
“依我看,毒殺王建民,並非僅僅是為了怕蕭邦。咱們不管蕭邦到底是什麼身份,但肯定不是王建民信得過的人,不然蕭邦也不會遲遲不去找他。如果你是王建民,你會將秘密告訴一個你根本不瞭解的人的嗎?因此即使王建民不死,見到了蕭邦,蕭邦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以蕭邦的機警,最多可以套點線索出來。因此,王建民的死,有幾種可能:第一,隨著看管的放鬆,王建民很可能已經講了一些不該講的話,洩露了一些秘密;第二,曾經承諾過王建民的人並沒有完全兌現諾言,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