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我兵部和戶部為這次和韃靼開戰,共欠銀一百一十萬兩。”馬文升首先說道。
“戶部單欠銀六十萬兩。”戶部這次賞賜也是大宗,花費了近百萬兩銀子。
朱厚照聽來卻不對了,“這明明是欠銀一百七十萬兩,剛剛閣老卻告訴我超支一百二十萬兩,還有五十萬兩呢?難道是在做的哪位好心給填上了?”朱厚照前兩天也看了初稿,當時可不是這樣的,難道是拿自己當猴耍呢?
“太子第一次來商議這件事,恐怕不知道,這是舊例了,若是有盈餘的,就用虧空補。工部,禮部,刑部一共餘了五十萬兩銀子,就補了這其中的五十萬兩。”要是往年是萬萬不會還有盈餘的,只是今年除了正月裡一場地震,實在這一年大災沒有大難也是沒有的。帳實在是平不了了,才有盈餘。
朱厚照當即就皺起了眉頭,拿其他部的盈餘補虧空這件事怕是不妥的,但是這件事不是自己能夠插手的,也只在心中想著罷了。
“既然你們都知道了用途,也不用在從別項上找補了,直接對好帳寫好單子讓司禮監批紅。至於虧空,本宮請示過父皇再議吧。”朱厚照都已經發話了,幾人也不敢拖延,將幾項有爭議的事項對好了,當場寫了摺子,朱厚照看過了,轉與諸人看,不再有異議,蔣琮便拿出大印一一蓋上那個印章,這一年的收成支出也就算是明白了。
朱佑樘到底將這虧空用儲銀補上,兩廂齊備,這一項大事過了,年便又進了幾分。
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個大年,幾個孩子就又長了一歲,時間又到了弘治十五年。
元宵過後,朱厚照又開始泡在了京營裡,既是為了檢驗前些日子整備京營的成果,也是為了看看久未成功的遂發槍研製,實在不行的話,還要靠木炭鍊鋼來解決這個問題。真到了那一步,朱厚照就不得不將開發松嫩平原的計劃提前了,正好將女真族扼殺於腹中。或者直接同化,或者牽漢族往那裡去,當漁獵民族不在漁獵的時候,還會有一統中原的戰力嗎?
只是這些都是不得已的選擇,朱厚照原來的計劃,是要多發展幾十年,等人口增加一些後再動員動員。這樣會少很多問題,也可以有時間讓自己培育出更耐寒的種子。
朱厚照停課泡在京營裡,杜若卻不能跟著去,因為他也有更重要的事。
來到這個世界上,在那些還由不得朱厚照、杜若兩個人做主的日子裡,他們就曾商議過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
比如發現新大陸這種事情就是不急的,自己先去只能是做惡人,不如等歐洲人先將具體情況略微摸清楚一點,自己的海軍發展的更好一點了,再作打算。因為朱厚照並不想要遙遠的美洲,而是土著人口只有七十多萬的離亞洲大陸更近的澳洲。他們在美洲更大的野心是巴拿馬運河和太平洋西岸的港口。
這些事暫時是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解決韃靼,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聯絡,還有掌握中國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這些是最容易辦到的,也是最能為未來鋪好道路。
如今韃靼日漸式微,朱厚照有把握在有生之年徹底打敗韃靼,或者還可以徹底同化他們。至於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合作更重要的是為了以後的油氣資源,現在誰都不知道這東西是未來現代工業的血液,以後能不能保住是一回事,不管怎麼說先佔著個名分為上。
得到馬六甲海峽其實說來也容易,現在那裡還是一片不毛之地,只要能在那裡站住腳,就算是大明的地界了。據出海人員的說法,現在那片地方正是內亂混戰的時候,想來用些東西和掌管那片土地的人購買,大概很容易這塊土地就屬於明朝了。
原來朱厚照想法也不是這樣的。和大多數穿越人士一樣,最開始時自己的想法也很異想天開。什麼腳踏南美洲,收服北美洲之類的,但是慢慢才知道這些事情都是極不靠譜的,即使自己勉強做到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禍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朱厚照更想做的事,推動思想的進步。他要做的是盡力在他這一代和後世思想碰撞之時,中國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華夏還是那個熟悉的華夏。而不是四分五裂征伐不斷。
杜若和杜升這一個月來談的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件事。現在明朝還習慣叫他們突厥,因為他們是西突厥的後代。
大明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並不相鄰。中間還有許多的蒙古後裔建立的國家阻隔。這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也是有世仇的。在明成祖時候,蒙古化的帖木兒就曾經打敗過土耳其帝國,等到帖木兒的帝國崩潰後,他才收復了失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