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禮魔(二)(第1/2 頁)
“那之後了?寒山如何答的?”怨憎會好奇的問普賢,普賢看著那怨憎會的雙眼,這哪裡有那魔的影子,那一雙眼睛無比的明亮,看到普賢就是一雙眼睛。
“讓我來回答你吧。”另外一個人從虛空之中走了出來,怨憎會早就知道他的存在,遇上對他的出現一點都不好奇。
而這個人就是文殊,也是普賢口中的寒山,文殊沒有看普賢的雙眼,徑直坐在了怨憎會的對面,面容平靜的看著怨憎會。
“當時我沒有回答,因為我知道人雖然有因果,但是沒有輪迴,所以那牛不是那些人,而是普賢在其中做了手腳,用某種手段讓那些牛走了出來。”文殊說道。
“所以你不答救了普賢,而犧牲了自己?那我就有些奇怪了,你當時沒有回答,那為何現在又要回答了?”怨憎會問道。
文殊沒有答而是抬頭看了普賢一眼,普賢卻沒有文殊,將眼睛閉了起來。
“你既然你願意說,那你就說說你的故事吧。”怨憎會對文殊問道。
文殊自己開口說道:“我生在南邊的五臺山,小時候就十分的聰慧,總是能一眼看穿是世界的本質,也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但正是因為這種聰慧,所以我可能與親人不親,與父母不親,因為我覺得他們不夠愛我,養我不過是為了他們自己養老。與兄長不親,因為我覺得多一個人跟我爭搶資源讓我不好。所以我為了尋求我的道路而上路,我在世間流轉,出生三十年,便遊歷了千萬裡。”
“直到我流浪到北邊,遇見了普賢。當我第一次看到她那雙眼睛的時候,我就無比的震驚,乾淨,天真,無邪,彷彿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詞語都能夠用在那雙眼睛之上。更何況她將食物雙手遞到我手中的時候,我發現他是不求回報的,待我如同待那些貓貓狗狗,如同待飛鳥魚蟲,這樣我並沒有覺得被侮辱,反倒覺得欣喜。”
食物一送一接,文殊和普賢就變成了朋友,文殊時常去找普賢,兩人作為論道,文殊對世界通透,經常有妙語連珠:如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可是直到那一日,文殊和普賢之間才發生了分歧。
文殊說:““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可是普賢卻覺得有話就講,天地大道在於乾淨而不是在於透明。如果事事通透,那麼就是事事不通透。
兩人的矛盾埋了下來,而且是對世界看法的矛盾,是對整個世界的看法誰也不服氣誰的矛盾,這種矛盾沒有會願意讓步。
最終才發生了普賢說的那一幕,普賢用計謀設計了文殊,文殊閉口不言,甘受侮辱。
最終沒有贏家,兩人的手段全部落入了主人的眼中,眼中怒目的看著文殊,大聲疾呼道:“來人將文殊打入地牢,不給吃喝,我倒是要看看這個人面獸心的畜生還會講出什麼東西來。”
文殊不言,普賢卻想要阻止,可是文殊阻止了普賢的阻止。一個人就已經引起了主人的大怒,那麼如果要普賢也再出事,那麼主人瘋狂起來,不知道會做一些什麼事情。
所以普賢選擇了沉默,眼睜睜的看著文殊被壓入了地牢。
到往上再去看文殊的時候,文殊已經奄奄一息了,普賢不敢去看文殊的眼睛,內疚地說道:“是我害了你。”
“是我自己害了自己,與你無關。”文殊搖頭說道。
普賢一看文殊竟然還是如此的倔,她生氣的看著文殊,就像是要把文殊吃到肚子之中,普賢看著文殊道:“你為何不說是我陷害了你?現在命都不保,只差一點就要死掉了,你要讓我如何獨自的活著?”
“活著就是活著,活著也是為了活著,人生而孤獨,並不會因為你我而改變。”文殊還是不贊同普賢地說道。
普賢忍不住在此刻又要跟文殊辯論起來,她說道:“我愛鳥,愛花。它們使我不孤單,我愛世人,它們使我不孤獨。人都是群居的生物,怎麼會不孤獨了?生命在於交流,也在意有一樣的喜好,你為何就是這麼倔了?”
文殊卻不能在回答普賢了,鮮血從他的嘴裡一點點的吐了出來,他快要閉上眼睛了,他彷彿真的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
可是普賢卻不能這樣讓文殊死去,普賢在主人那裡找到了一門法術,這門法術可以讓施法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個人的性命兩個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