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一石三鳥(第1/1 頁)
戰鬥結束了。 韃靼元氣大傷,瓦剌也消耗過甚,未來十年內,大明邊關將會迎來真正和平期。 明軍暫時在瓦剌部駐紮休整,並未追擊韃靼,即便追擊,也很難對其進行剿殺。 無他,草原太廣袤了。 更重要的是,草原上可不止韃靼、瓦剌兩個部落,中小型部落的力量,同樣不容忽視。 李青曾做過估算,草原上的總人口大概在350萬~500萬之間,這其中,不乏有超過萬人的武裝部落。 消滅韃靼並不是最優選,韃靼沒了,還會有第二個韃靼,瓦剌同理。 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讓這兩個部落半死不活,保留他們的草原霸主地位,同時,透過削弱他們兩家實力,讓中小型部落有反抗他們的能力。 這一來,草原上的爭鬥便不會止歇。 ~ 打掃戰場全由瓦剌人在做,明軍沒有參與,瓦剌為明軍提供豐盛的食物,作為回報,戰場物資,明軍分文不取。 一來,朱瞻基瞧不上這點兒東西,二來,帶回去太麻煩了。 而折損過重的瓦剌,也需要進行補給,以便繼續和韃靼爭鬥,基於此,朱瞻基十分大方。 … 五日後,朱棣姍姍遲來。 脫歡受寵若驚,大擺慶功宴。 宴席上,朱棣接受了瓦剌各部主將的朝拜,又畫了些大餅,便提前離席,回中軍帥營休息了。 李青沒有吃席,跟著朱棣回了軍營。 “皇上,你哪裡不舒服?” “沒哪兒不舒服,就是有些疲倦。”朱棣似乎喜歡躺著,一進帥營便斜倚在床榻上,輕笑道,“此戰過後,未來很長時間他們都鬧騰不起來了。” “是啊!”李青一臉欣然。 朱棣嘆道:“外患已平,接下來就是內憂了,不知朕能否在死之前徹底解決。” 李青默然,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即便再給朱棣十年,二十年,依然無法解決。 除非朱棣妥協,讓利給官紳,但朱棣顯然不會那麼做。 “李青啊,朕有種預感,”朱棣蒼老的面容上,浮上一抹擔憂,“這次回去後,勢必會出亂子。” “皇上你想多了,能出什麼亂子啊?”李青笑安慰,“你好好休息,過些時日咱們就回去,不會出亂子的。” 嘴上這麼說,李青心裡卻不這麼認為,他也有種強烈直覺,這次回去要出亂子。 一切皆因朱棣老了。 不久的將來,大明將會迎來權力交接,這是所有人都能預見的,這次離京數月,那些個人精豈會安安分分? 少不得,已經謀劃好了,就等皇帝回京呢。 朝堂的水太深,官場上個個人精,李青也拿捏不準他們會使什麼陰謀詭計。 不過,他並不是很擔憂,畢竟,自己還拿捏著他們癢處。 朱棣瞅了李青一眼,似是聽到了他心裡活動,直言道:“你那一招行不太通,那些個人不會自己出手的,想一招吃一輩子,簡直痴心妄想。” 頓了頓,“你總說朕喜歡打破規則,這次,你比朕還要過分,雖說達到了目的,卻也將雙方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他們絕對沒證據,證明是我動的手腳。”李青信心滿滿。 朱棣嗤笑:“不需要證據,聰明人只看結果。” 李青沉默。 “李青啊,老實說…朕後悔了。”朱棣有些無奈。 “後悔什麼?” “當初真應該立老二。”朱棣道,“如果立了老二,就沒這麼多事兒了。” 李青搖頭:“真立了漢王,於江山社稷並非好事,天下需要大治,隨著戰事減少,文官崛起是必然的,再者,若軍隊持續成長,一旦失控,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朱棣笑了笑,沒有反駁,卻仍堅持己見。 只是,現在說這個,已經沒有意義了。 “其實皇上也不用太過擔心,”李青笑道,“雖然太子不尚武,但太孫尚武啊。” “你太天真了。”朱棣搖頭,“朕問你,第一順位繼承是誰?” 李青噎了一下:“太子。” “這就是了。”朱棣苦笑:“即便第一順位是瞻基,也不見得高枕無憂,無他,從龍之功大過一切。” 李青的心臟倏地一緊,失聲道:“你是說,武將有謀反的可能。” “可能性極小,”朱棣搖頭,“除非文官集團效仿建文朝的齊方黃; 不過,有了前車之鑑,他們未必敢。” “也是。”李青略微放鬆,齊方黃的下場有目共睹,他們只要腦袋沒秀逗,萬不敢學三人。 而軍中的制度十分嚴明,武將造反難度極大,這也是老朱、朱棣敢一直提高武將地位的原因。 “皇上春秋鼎盛……”李青想安慰幾句,卻發現朱棣已經睡著了,便止住了聲音。 上前幫朱棣檢查了一下身體,並沒有明顯病症,但五臟六腑都已顯露衰敗跡象,大病症沒有,小病症一大堆。 隨著年齡的增加,器官衰老,免疫系統下降,這些都是必然,李青也無能為力。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