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互不相讓(第1/1 頁)
朝堂上。 于謙屏息凝神,腦海中斟酌著措辭,為今日的‘大戰’做準備。 瞥了眼不遠處的王直,後者微微點頭,表示鼎力相助。 于謙吁了口氣,想想還是不放心,回頭越過人群,瞅了李青一眼。 卻發現李青跟沒事兒人似的,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難道今日不是皇上頒佈國策的日子?于謙有些納悶兒,但又覺得不像,畢竟李青都來上朝了。 永青侯真是有一顆大心臟啊……于謙苦笑,不過,受李青影響,他也不那麼緊張了。 半刻鐘後,朱祁鎮踏進大殿。 群臣參拜,山呼萬歲。 君臣大禮過後,群臣各自回班,等著皇上問話,然後彙報工作。 他們並沒察覺到,今日和往常有什麼不一樣。 朱祁鎮沒有問出那句:“眾卿可有本奏。”而是直接道:“王愛卿。” 王巹、王驥、王佐、王質……一眾大佬面面相覷,也不知皇帝叫的是誰,索性都站了出來。 朱祁鎮補充道:“王巹愛卿,上前答話。” 聞言,其他姓王的大佬訕訕回班,王巹上前,拱手道:“皇上有何示下?” “昔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寶船,如今如何了?”朱祁鎮問。 王巹完全沒想到小皇帝會問這個,想了好一會兒,才回道:“寶船年久失修,基本上不能下水了。” 朱祁鎮一臉惋惜,嘆道:“這些寶船可是為大明立下過汗馬功勞啊,如今竟是連水都下不了了。” 頓了下,朗聲道:“王愛卿,朕命你立即調集人手,三個月內,將這些寶船修好,不但能下水,還得經得起海浪。” “是…啊?”王巹一怔,“皇上這是…何意?” 群臣面色微變,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皇上不是要…… “朕要重啟海洋貿易。”朱祁鎮說。 刷——! 百官同時望向朱祁鎮,心中震驚,臉色難看。 果然,小皇帝到底還是想重啟海洋貿易。 他們不是沒想過,有一天會出現這種情況,只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 才多久啊? 正統五年,他們還春風得意,呼風喚雨,短短兩年時間,先是保舉制被廢,後又撤回鎮守大臣,文官集團的權勢大幅度縮水。 現在更是要重開朝廷貿易,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從天堂墮入地獄。 不能再讓了! 這是所有文臣的心聲。 甚至許多武官、勳貴都不贊同,他們也在暗戳戳地進行海洋貿易。 雖說朝廷明令禁止官員進行海洋貿易,但對京官兒來說,這只是為他們加速斂財的手段罷了。 當然,他們自己是不露面的,都是在背後掌控,賺的盆滿缽滿。 刑部都給事中率先出班,“官不與民爭利,皇上坐擁四海,如今國庫充盈,又何須在意這點小錢?” “臣附議!”戶部都給事中附和。 于謙掃了一眼昔日陣營的官員,卻無一人敢跟他對視,紛紛避開他的目光。 事關自身利益,他們自不會上趕著無私奉獻。 于謙無奈,只好親自上陣,哼道:“小錢? 太宗南征交趾、北伐蒙古、通運河、遷都順天、編撰永樂大典……哪樣花的錢少了? 如此豐功偉績,靠的是什麼?” 于謙一上場,兩個都給事中立即啞火,訕訕回班。 兵對兵,將對將,眼下已經不是他們能插嘴的了。 朝堂上的眾大佬暗自皺眉,心裡一邊罵著于謙的祖宗八輩兒,一邊思慮著對策。 戶部侍郎王佐正想著應對之法,突然被自家尚書暗地裡踹了一腳,一個趔趄,閃出人群。 王佐舔了舔嘴唇,出班的身子不好返回,於是反駁道:“太宗下西洋,是為傳播大明文化,宣揚大明國威,是千古流芳的佳話,也是大大的功績; 怎麼到於侍郎嘴裡,就成做生意了呢?” 吏部尚書王直當即出班,力挺于謙,“王侍郎何故顧左右而言他? 我們現在談的是海洋貿易的利潤,請你不要東拉西扯。” 王佐一滯,悻悻道:“現在我大明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賦稅更是蹭蹭上漲,洪武年間年稅不過三千五百萬石,如今足有五千萬石以上,何須再與民爭利?” “看似中肯,實則大謬。”英國公張輔出班了,“太祖一朝,徵收的都是大米、小麥,都是細糧,如今呢,五千萬石糧食,有半數以上都是宣德薯,永樂豆,還有永樂米,這些都是粗糧,能比嗎?” 張輔一說話,一個抬槓的都沒有,朝堂陷入詭異寧靜。 于謙趁熱打鐵,“英國公所言極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如今我大明百姓都能吃飽飯了,以往用糧食就能解決的事,現在大多要用錢,相對來說,國庫較之太祖時期,非但沒充盈,反而更窮了。” “不敢苟同。”戶部尚書劉中敷反駁,“細糧是糧,粗糧就不是糧?銀錠是銀子,碎銀就不是銀子? 還是說,永樂豆、永樂米、宣德薯不能吃?”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