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安分的外戚(第1/1 頁)
大戰即將爆發,李青不敢掉以輕心,一出宮,就去了于謙的家。 “軍備糧草方面,確定沒問題吧?”李青問,“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容不得出半點兒岔子。” 于謙點頭:“先生放心,我知道其中利害。” “那就好。”李青放鬆少許,“最遲一個月,動亂就會鬧起來,你有個心理準備。” 于謙頷首,建議道:“為保萬一,先生不妨申請一下監軍之位,畢竟……你有經驗。” “我只是個正七品,哪能做監軍啊?”李青搖頭,“再者,我也是文官,嚴格說是文官團體,不能開這個口子,之前好不容易取消了鎮守大臣,不能再弄出一個文官監軍來了。” “那好吧!”于謙嘆了口氣,“監軍人選,皇上定了沒?” “還沒,不過可以基本確定是太監。”李青說。 于謙皺眉,“太監監軍,禍患無窮啊!” “但也沒更好的選擇了,不是嗎?”李青反問。 于謙無言,但他從心理上,還是排斥太監。 如其他文臣一樣,于謙也覺得太監不過是皇帝家奴罷了,沒資格走向政治舞臺,尤其是,歷史上太監團體的名聲,可謂是臭名昭著。 如果可以,他更傾向文官做監軍,不過眼下這情況,能拿得出手的文官,確實沒有。 即便有,皇帝也不會用。 君臣之間的矛盾太深了,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唉……!”于謙苦嘆:“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宣德朝時那樣,君臣和諧啊!” “怕是不能了。”李青苦笑,“即便是先帝活過來,也很難做到; 事實上,宣德朝的君臣和諧,也不過是假象罷了,主要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洪武、永樂朝的高強度壓迫,給予宣宗很好的政治土壤; 他略微施恩,群臣便會感恩戴德,可如今不同了,這些年他們過得太安逸了。” 李青嘆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外如是;君臣註定無法和諧,除非有一方妥協、遷就。” 于謙默然點頭。 李青又道:“你之前不是說那個王驥可以嘗試一下嗎?眼下是個機會,你先試探一下他,實在不行,我出馬。” “先生出馬?”于謙怔了一下,凝重道:“先生你的身份萬不能暴露。” “想多了,”李青搖頭,一副黑澀會嘴臉,“我的意思是,若他不可救藥,我悄咪咪地弄他一下狠的。” 于謙:“……” 這是朝廷官員乾的事兒? 江湖草莽也沒你這麼莽的啊,上來就弄一部尚書,真是……于謙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其實李青也不想,但作戰時期的兵部尚書很重要,儘管兵部尚書不參與打仗,但他管著後勤啊。 打仗的時候,後勤跟不上,那可是會出大事的。 “過幾日太皇太后就要下葬了,這幾天你多和他走動走動。”李青說,“不管結果如何,到時候跟我說一下。” 于謙答應。 … 五日後。 太皇太后出殯,朱祁鎮親自扶棺,群臣披麻戴孝,為太皇太后送行。 走一路,哭一路。 一路至獻陵。 朱祁鎮看著皇奶奶下葬,心裡空落落,沒有送父皇那天彷徨,卻也很難受。 這些年來,張氏可謂是盡心盡責,雖然朝局不盡人意,但這非她之過,至少她穩住了朝局,並完整地將皇權過度給了他,沒有發生意外。 要知道,他剛登基那會兒,連八歲都不到。 僅此一點,朱祁鎮就不能不感恩。 “皇奶奶,你看著吧。”朱祁鎮說,“很快你就會知道,鎮兒真的不是吹牛。” 群臣也在摩拳擦掌,他們的反擊,要開始了。 次日,中殿。 孫氏匆匆走進來,看到弟弟一副玩世不恭模樣,焦急的臉色不由一沉,哼道:“就知道,你能有什麼急事兒?” 孫顯宗放下茶杯,假模假樣地行禮,“微臣參見皇太后。” “平身吧。”孫氏揮了揮衣袖,走到椅前坐下,“說吧,到底什麼事兒?” 孫顯宗瞧了一眼小黃門,沒說話。 孫氏擺了擺手,“退下吧。” “是,娘娘。”小黃門退了出去。 孫顯宗又瞧了瞧貞兒。 “自己人。”孫氏說。 孫顯宗笑笑,還是不說。 孫氏眉頭一蹙,只好道:“貞兒,你且退下。” “是,奴婢告退。”貞兒也退了出去。 “這下可以說了吧?”孫氏輕哼,“是不是又惹禍了?” 孫顯宗嘿嘿笑道:“哪能呢,姐你未免也太看輕弟弟了吧?” “我還不知道你?”孫氏嗤笑。 孫顯宗也不生氣,耐著性子說:“姐,現在太皇太后都下葬了,你的機會,咱孫家的大好機會來了啊!” 孫氏臉色微變,斥道:“你說什麼呢?” “你看你,急什麼啊?”孫顯宗依舊笑眯眯的樣子,“姐你之前不就說過,等老太太一薨,就是你的主場了,現在老太太不是沒了嗎?”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