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楊溥:我可以幫你(第1/1 頁)
御書房。 朱祁鎮雙手扶著御案,小臉滿是嚴肅。 張輔、于謙也都被賜了坐。 “英國公以為,此次出兵多少合適?”朱祁鎮問。 張輔是軍中絕對大佬,且有徵交趾的經驗,對戰爭的理解,對東南亞人計程車兵素質、作戰方式方法的掌握,無人及得上他。 可以說,現階段再找不出比張輔還有發言權的人了。 于謙也不行。 “八萬到十萬精兵即可。”張輔道,“多了太耗財力,少了又難保萬一,長途作戰對士兵素質的要求極高,必須得是精兵。” 朱祁鎮問:“國公還幹得動嗎?” 張輔目光一凝,拱手道:“皇上,太祖定了規矩,大明的國公不得插手朝政、軍務。” “凡事皆有例外,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皆以國公之身份出過徵,打過仗,他們能做,你英國公為何不能?”朱祁鎮說,“再者,先帝臨終前,不是賜予你插手政務之權了嗎?” 張輔拱手道:“之前皇上年幼,如今皇上已能獨當一面,若臣再插手,難免貽人口實。” “朕相信你!”朱祁鎮說。 于謙也道:“皇上聖明,出征緬甸、暹羅,舍英國公其誰?” 張輔銘感五內,雙眼溼潤,“承蒙皇上信任,臣豈可愛惜自己,廉頗六十尚有餘力,臣…幹得動。” “好!” 朱祁鎮大喜,“這次出征由英國公全盤指揮排程,於愛卿要做好後勤,軍需排程勿要吝嗇。” “臣遵旨。”二人拱手稱是。 于謙問:“皇上,此次的監軍可有合適人選?” “監軍?”朱祁鎮被這一提醒,才忽然想起,打仗還得有監軍。 他畢竟才十三歲,接觸的也都是朝堂爭鬥、經史典籍,對打仗確實不瞭解。 見狀,于謙拱手道:“臣舉薦李青做此次監軍。” “李青?”張輔訝然,“他回來了?” “英國公也認識李青?”朱祁鎮驚詫。 于謙笑道:“此李青,非彼李青,皇上和國公說的不是同一個人。” “這樣啊!”張輔點點頭,不再言語。 朱祁鎮沉吟片刻,道:“朕對英國公十足的信任,無需監軍。” “皇上,監軍是必需,無關信任與否。”張輔連忙表白,“臣只要作戰時的指揮權就可。” 于謙也想說些什麼,但被朱祁鎮直接打斷。 “像英國公這樣的帥才,監軍只會限制發揮。”朱祁鎮斷然道:“無需再勸,朕意已決。” 開什麼玩笑,他還想著整頓朝堂,改制革新呢,怎麼捨得讓李青跑去打仗? 張輔不明就裡,只以為這是小皇帝對他信任的體現,不由感動得無以復加。 “臣定不負聖恩!” “好!”朱祁鎮亦是振奮,“快到年關了,讓將士們在家過個好年,你二人好好準備一下,明年開春大軍出征。” “臣遵旨。” …… “李都給事中,咱換個地兒聊吧。”楊溥牙關打顫,已經遭不住了。 “那…去柴房?” “可以。”楊溥要求不高,只要暖和就成。 二人來到柴房,升起火。 一個都給事中,一個大學士,蹲在灶臺前烤著火,聊著天兒。 李青見楊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就是不說正事,耐性逐漸消磨殆盡,跟一個老頭子有什麼好聊的啊? “楊大學士若沒別的事,就先請回吧。”李青直接攆人,“下官有些乏了,要小睡一會兒。” 你是真直接……楊溥無奈,試探了半天也沒試探出個所以然來,除了長相,脾性相近,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李青是李青。 但,該說不說,叫李青的都欠兒。 楊溥深吸一口氣,拋開雜念:“我直說了吧!” 你早該直說了……李青點頭:“請說。” “你想不想在朝堂有番作為?”楊溥問。 “不想。” “你再想想。” “呵呵。”李青冷笑:你當你是朱元璋啊! 楊溥無語:“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幫你實現你的抱負。” “我不信!” “你……”楊溥氣結,“本官句句真心,天地可鑑。” 呦呦呦呦……李青情不自禁地撇嘴、翻白眼兒。 “不是…你什麼意思?”楊溥破防,吼道:“本官怎麼說也是當朝大學士,你這是在羞辱本官嗎?” “不敢!”李青無奈拱了拱手,他真怕這老頭子一口氣上不來,死在他家裡。 為了不被碰瓷,李青只好放緩語氣,“下官一個七品官,能有什麼作為,不過混吃等死罷了。” “本官可以幫你,真的!” “為什麼要幫我?”李青道,“你總得給我個理由吧?” “我是為了我自己。”楊溥說。 李青詫異:“什麼意思?” 楊溥沉默少頃,道:“其實在先帝駕崩的那一刻起,朝局就亂了,大明的官員被壓得太慘了,皇帝登基時才不到八歲,如此大好機會,群臣豈會錯過?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