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臨別贈言(第1/1 頁)
“來人,快傳御醫!”朱祁鎮沉聲道,“一定要把楊卿救過來。” 接著,又話鋒一轉,“我們繼續,眾卿可有本奏?” 眾卿被這小皇帝給弄無語住了,同時,也察覺出小皇帝遠沒他們想象的那麼好糊弄。 … 太醫又是針灸,又是掐人中,總算是把老楊頭救了過來。 “這是……在哪啊?”楊士奇有氣無力。 “中殿呢。”王振喜滋滋湊了上來,“楊大學士可要撐住,你得多活一段時間才是啊!” “你…咳咳……”楊士奇怒火中燒,暗罵:早知如此,當初太皇太后砍你的時候,老子死也不會給你求情,孃的,怎麼就沒讓太皇太后砍了你呢? 轉念,他又不氣了。 連同僚都落井下石,何況一個閹人? “楊稷呢?” “被關起來了。”王振多少還是念些舊情的,扶他坐起,“皇上說了,楊稷是楊稷,楊卿是楊卿,閣老衣錦還鄉後,好好安度晚年。” 楊士奇沉默良久,問:“能讓楊稷同我一起回去嗎?” “這咱家可做不了主。”王振搖頭,“不過…咱家勸你最好別提。” 楊士奇滿心苦澀,只好退而求其次,“能讓楊稷少遭些罪嗎?” 王振想了想,“咱家不敢打包票,不過,咱家會幫你把話帶到。” “如此…多謝了。”楊士奇拱了拱手,略感安慰,這些話他不便說,小皇帝恨他入骨,求情只怕會適得其反。 蔫壞的閹人尚能如此,而那些同僚……楊士奇陡然生出一股恨意。 自古權臣,大多沒有好下場,他走到今天這一步,怪不得旁人,也沒想著怨天尤人,甚至他連小皇帝都不恨。 換作是他,也容不下自己這個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他不是輸不起,是真真的被那些人的無下限給氣到了。 楊士奇踉蹌起身,“我想見皇上。” “皇上知道楊閣老要見他,在乾清宮等著你呢。”王振笑道,“隨咱家來。” 楊士奇緘默無言,跟著王振趕往乾清宮。 ~ 午朝已散。 朱祁鎮靠在椅上閉目養神,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卻有種老成的氣質,看起來很有違和感。 “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掉以輕心,這次之所以如此順利,是因為沒動文臣的整體利益,並不是說真就治住了他們,還遠著呢。”朱祁鎮輕聲自語,“李先生說的對,徵緬甸、暹羅時,不能讓他們覺得朕是要重下西洋,不然執行出來困難重重……” 見小黃門匆匆進來,朱祁鎮正了正身姿,“何事?” “啟稟皇上,楊大學士求見。” 朱祁鎮頷首:“嗯,讓他進來吧。” 少頃,楊士奇邁著艱難的步子進來,屈伸拜倒: “老臣參見吾皇萬歲……” “快快起來。”朱祁鎮上前扶起他,關切道:“閣老無恙吧?” “勞皇上關心,臣…還好。”楊士奇拱了拱手,看著這樣的小皇帝,他不免感嘆:終究是把小皇上看輕了啊! 事已至此,說什麼都顯矯情,楊士奇直接道:“楊稷為禍鄉里,皆因臣教子無方,臣連兒子都教不好,哪有還資格再在朝中任職,還望皇上准許老臣致仕還鄉。” “哎?”朱祁鎮擺擺手,“楊稷是楊稷,楊卿是楊卿,閣老這話嚴重了。” 楊士奇苦笑:“非臣愛惜自己,實乃臣年事已高,力有不逮啊!” “閣老老成持重,朕離不開你啊!” …… 三辭三讓之後,朱祁鎮忍痛放手。 “皇上,臣有一言,不吐不快。”楊士奇說。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楊士奇都要下野了,朱祁鎮犯不著再和他置氣。 “你說。” “太祖創業,太宗二次創業,將大明推向頂點,仁宗、宣宗皆是治世明君,這才有了盛世大明。”楊士奇道,“然,自先帝駕崩後,大明卻開始走下坡路,唉……!” “是朕的過失。” “不,和皇上無關。”楊士奇搖頭,“是臣的問題!” 頓了頓,又道:“不過,即便沒有臣,情況也不會好到哪去,皇上你且聽臣說完。” “嗯,你說吧。”朱祁鎮頗為寬容。 楊士奇作為數朝重臣,他的臨別贈言,朱祁鎮相當重視。 “歷朝以來,數大明的官員最苦。”楊士奇道:“皇上或許以為,官員俸祿足夠生活開銷,但實際上…夠使,但絕不富裕; 當然,這和俸祿也沒多大關係,即便再漲一倍,官員該貪還是貪。” “那和什麼有關係?”朱祁鎮問。 楊士奇認真道:“權力。” “漢唐士大夫權柄之高,甚至能和皇帝叫板!”楊士奇說,“直到宋朝,皇權才得到有效加強,但…很有限; 這也是歷朝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原因,不是他們不想鞏固皇權,而是他們做不到。” 朱祁鎮生下來就按作繼承人培養,熟讀經史,並未反駁楊士奇的話。 只是道:“我大明做到了,太祖做到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