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實誠的孩子(第1/1 頁)
關外草原。 朱瞻基望著藍天白雲,回頭看了眼冗長的大軍,滿臉欣然。 他十分享受這種帶兵出塞的感覺,也對這廣袤的草原有著濃厚的興趣。 “人生還是太短。”朱瞻基輕聲感嘆,“若給我百年時間,我定能不動刀兵,逐步將整個草原劃歸到大明疆域,關內關外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家,不分彼此。” 草原人口僅有大明十分之一,但面積卻異常廣闊,它沒有城鎮,草原部落也不集中生活。 他們分散的太厲害了,隨時能搬遷,單靠武力征服,根本行不通。 張輔聽到他的感嘆,撥轉馬頭靠近了些,拱手道:“皇上胸懷大志,臣願效犬馬之勞。” 昔年漢王謀反,張輔也受到了攻訐,稱他和漢王勾結。 不過朱瞻基並未上套,張輔已是位極人臣,即便漢王上位,又能給他什麼? 所以他依舊重用於張輔,併為其加歲祿,恩遇更勝往昔。 這也讓張輔倍受感動,更加忠心追隨。 朱瞻基笑了笑,“國公今年六十了吧?” “過完年才六十。”張輔認真說,“臣還幹得動。” “嗯…六十歲也不算老。”朱瞻基笑道,“想不想重新掌兵?” 張輔心中激動,隨即又是一凜:“臣並不是那個意思……” “哎?無需如此,”朱瞻基笑著說,“朕對老國公從未懷疑過,咱們是一家人嘛。” 加了一個‘老’字,意思不言而喻,張輔混了這麼多年,可不是單純的莽夫,當即不再多嘴。 朱瞻基不是不信任張輔,而是後者現在的名頭已經大得嚇人了。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輔運武臣、光祿大夫、左柱國,這一系列頭銜,足以震懾百官,朱瞻基自不會再給其權勢。 朱瞻基拉家常似的說著:“先帝曾言,國公雖武臣,然,知禮過六卿;國公以親以賢,忠存社稷……” 朱瞻基誇著,張輔謙虛著,一路向北。 …… 瓦剌部。 伯顏帖木兒以大明皇帝的敕封詔書,順利接管了瓦剌,有人不服,但明面上還是承認的。 因為這是大明皇帝封的! 誰也不敢跟大明對著幹,且不說大明的武力,單是給斷了貿易,就能讓他們萬分難受。 不過,伯顏帖木兒終究是太年輕,沒有雄才大略,不善謀劃,且沒有耀眼戰績。 他能坐上這個位置,靠的是瓦剌前首領脫歡之子這個身份,以及大明皇帝的敕封,僅此而已。 而草原上的部落,最講究的是個人能力。 他們沒有中原王朝那一套,什麼天潢貴胄,順位繼承,他們要的是能帶他們生存下去的強者。 除了稱汗。 伯顏帖木兒是瓦剌名義上的首領,但實際上,卻無法號令部族。 他自己也明白這些,可他沒有辦法。 昔日那個淳樸憨厚的少年,此刻滿臉的愁容,再沒了以前的無憂無慮。 “父王你說的對,還是得靠大明!”伯顏帖木兒灌了口酒,苦澀道:“可大明皇帝不願相助孩兒啊!” 正在這時,帳簾一挑,親衛上前稟報:“王,大明皇帝來草原了!” “什麼?”伯顏帖木兒精神大振,疾步上前抓著親衛肩膀,聲音顫抖,“當真?” 那親衛被抓的生疼,連忙言簡意賅,“已經距離我們不足兩百里。” “好,太好了。”伯顏帖木兒大喜,“快去傳令各部大將,隨本王一起去迎大明皇帝。” 他的腰桿登時就硬了,撐腰的終於來了。 ~ 三日後。 伯顏帖木兒帶著部族大將,來到明軍陣前拜見。 朱瞻基聽聞帶隊的是伯顏帖木兒,對之前資訊的準確性,又多信了一分。 待來到陣前,看到伯顏帖木兒的狂喜,以及各部將領神色各異後,基本斷定之前伯顏帖木兒所言非虛。 草原真的出現了大變故,這是一個好訊息。 朱瞻基經過短暫思考,表示要去瓦剌大本營看看。 他要先進一步瞭解詳情,再做決斷。 要放之前,瓦剌各部還會有所顧慮,但現在沒有了,他們已經夠弱了,沒有大明的支援,被韃靼吃掉是必然的,正好可以讓大明皇帝看看自己有多慘。 他們也不傻,知道大明援助瓦剌是為了對抗韃靼,更是知道大明不會讓瓦剌滅亡。 雙方一路來到瓦剌大本營,朱瞻基察言觀色,透過所見所聞,徹底相信了瓦剌折損嚴重的事實。 一兩人演戲倒還可能,但一兩千人,且個個毫無破綻就難了,何況朱瞻基還是沒有固定目標的隨意檢視。 經過短暫思考,朱瞻基當機立斷:大明和瓦剌聯手,一起攻韃靼。 聽聞這個訊息,瓦剌幸福簡直要暈過去了。 這就好比兩個小孩打架,一個將另一個打得鼻青臉腫,卻在這時,捱打孩子的家長來了,那還不得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瓦剌帥營。 朱瞻基坐於首座,張輔坐下首位,伯顏帖木兒次之。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