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英雄遲暮(第1/1 頁)
“一個月,你們只有一個月。”李青冷冷道,“本侯會在這裡待上一個月,屆時,如果你們不能交出一份滿意答卷,那麼……只能說抱歉了。” 李青根本不講道理。 “欽差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盡數剿除所有倭寇。”劉海信誓旦旦,楊慶緊隨其後,補充道:“絕不讓欽差大人失望。” “那樣最好。”李青警告,“倭寇剿除針對的不是這一次,而是長治久安,若治標不治本,他日倭寇再來劫掠百姓,那麼……你們依舊要死。” 二人倍感壓力山大,卻也不得不應承下來。 “去忙吧!”李青揮了揮手,“過時不候。” “尚書大人,下官願同往。”于謙拱手道,他怕這兩人耍什麼貓膩。 李青略一思忖,答應下來,接著,對劉、楊二人道:“于都給事中要是出個閃失,你們倆也別想好過。” “是是是,下官明白,都明白。”兩人連連磕頭。 儘管仍心驚肉跳,但至少眼下不用死了,二人都有種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 三人離去後,李青整日吃喝玩樂,哪有半點兒辦公差樣子。 幸好老四沒看到,不然非把他俸祿扣光不可。 李青敢如此囂張,是有依仗的,福.建的官員明顯和倭寇沆瀣一氣,即便布政使、指揮使沒有直接參與,他們也勢必牽連其中。 地方官絕對對倭寇瞭如指掌,讓他們來剿倭,比李青親自上陣效果更好! 事實也和李青預想的差不多,劉楊二人一上來,就把壓力給到了下面人。 【二十天不盡數剿除倭寇,凡是倭寇所過之地,大到知縣,小到獄卒,一個也別想活!】 這一來,昔日的‘合作伙伴’一下子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地方官吏上下一心,勢要盡剿倭寇。 不管是真倭寇,還是真漢奸,只要打著倭寇的名義劫掠的,統統是他們的仇人。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生死關頭,便是族親都未必好使,何況只是利益往來的倭寇呢。 地方官吏發了狠,真假倭寇發了懵。 昔日的‘合夥人’,如今突然揮舞大刀,他們根本反應不過來。 不是說好的一起發財嗎? ~ 十八天,僅用了十八天,近五千真假倭寇,除了個別跳海的下落不明,餘者盡數被屠戮。 于謙都驚呆了,他沒想到事情進展地會如此快。 暗道:還得是李尚書,還得是……不講理啊! 他的三觀都快動搖了,還能這麼玩兒? 做大官的快樂,于謙體會不到,但他感覺到了。 要想有作為,唯有當大官! 福.建事了,李青也玩得差不多了,對著布政使、指揮使一頓狂噴後,嚴厲警告:暫時將功抵過,不予追究過失,但要是倭寇再來犯,將再無迴轉餘地。 二人唯唯諾諾,也不敢邀功,一個勁兒賠著笑臉。 …… 四月底,李青來到浙.江。 布政使、指揮使、按察使……一眾官員,盡皆到來。 李青如法炮製,繼續採用不講理戰術——要麼把倭寇剿除乾淨,要麼在座的各位,去見閻王! 這麼好做的選擇題,浙.江地方官自然知道如何辦,當下便馬不停蹄地去辦了。 之所以這麼順利,都歸功於唐賽兒叛亂,朱棣大開殺戒,如若不然,李青這一招,還真不見得這麼好使。 地方官吏清剿倭寇熱火朝天,李青卻優哉遊哉,帶著小妾遊起了西湖。 眼下雖過了陽春三月,但依舊是遊西湖的好時節。 李青租了艘小船,盪漾在湖面上,聽琴弄曲兒,下棋垂釣,好不快哉。 …… 大半月後,浙.江倭寇盡剿,李青轉戰江.蘇,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好用。 何況,福.建、浙.江兩省的剿倭行動,都完成的很好,江.蘇地方官還能說什麼? 只能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全力剿寇! 李青繼續遊玩,逛靈隱寺,遊姑蘇園林…… ~ 五月下底。 朱棣的聖旨來了,召他即刻回京。 李青沒辦法,只得將事務交給於謙、小李子共同完成,自己帶著三女趕赴京師。 他隱隱有種不詳的預感,京師多半是又鬧騰起來了,而且鬧騰的還不輕。 說到底,還是朱棣老了啊! 不僅是他老了,那些善戰的大將也老了,不說久遠的開國功臣後代,就算是靖難功臣後代,也沒幾個能拿的出手。 這些功臣的後代自成一系,享受著父祖輩的福廕,卻沒啥本事,儼然和官紳無異,甚至能量之大,猶勝官紳。 隨著發展,他們的利益逐漸和文官世家一致,漸漸地,勳貴已經無法用來制衡文官了。 當然,大明軍隊的實力依舊強盛,且不缺大將,只不過,這些大將沒有形成派系,也無法和文官體系的官紳抗衡。 更別說,以後的勳貴也會進入官紳體系了。 “難搞啊……!”李青長長一嘆,嘴角泛起一抹苦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