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1/2 頁)
仲夏五月,暑氣日盛,緊閉的英華殿門轟然洞開,不多時,陳佑執禮甚恭地陪著以健步老者走出殿門,他身後一干人等盡皆安靜隨行相送。
一直送到殿外停著的抬輿處才停下來,那老者轉身發出中氣十足的聲音:“行了,你們也忙得很,送到這裡就夠了!”
“田公慢走。”陳佑帶領眾人叉手行禮,站在大太陽底下目送這老者離開。
這老者不是普通人,而是那種可以稱為當世儒宗的人物——當然了,還有不少同他意見相左的人並不認可這種誇讚。
此人姓田名敏,曾判國子監,當過太常寺卿,而且他也受前幾朝的詔命校對修改過各式典籍,當今很多士子年輕求學時候都是學他修訂的經典。
只不過田敏頗有孔老夫子筆削春秋的風範,多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增刪修改的行為,很多儒學大家對此十分不滿。
本來已經七十多的田敏早就領著檢校官在家中休養了,聽說陳佑這邊在編纂《英華錄》,愣是從淄州老家趕了過來。他不是空手來的,還帶來了不少難得一見的藏書,得了官家的嘉獎,據傳可能會接掌禮部。
這樣一個人物要來英華殿講學,陳佑不得不擺出恭敬配合的姿態。
當然恭敬歸恭敬,他這邊修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些被像田敏這樣的人無故修改的文字改回來,也不知道方才滿意離去的田敏知曉這件事之後會是什麼想法。
回到偏殿,陳佑翻開一本裝訂粗糙的書冊,這是英華殿的階段性成果。
不過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只能說是目錄,最多加上簡介。
因為某些因素,陳佑最終沒能把英華錄的編纂組搬到書院去,不過書院不少教授講師甚至一些學員都參與了這次編纂。
由於學科特性,最先整理好的是算科。畢竟有數的算學典籍不多,就算加上註釋謬誤,編纂新書,不到半年就完成了。
如果陳佑看完之後覺得可以,就能進行最後一次校對,然後刊印天下。
前面的古籍陳佑都沒怎麼在意,那些書的內容正確與否他也不清楚,所以只看最後新編的那本書的介紹。
雖然很多地方還比不上他所瞭解的數學知識,但就當下的實際應用來說,該書中記載的公式定理已經超出所需。
起身從擺在桌前的書堆中拿出這本書,隨便翻了幾個他還能推導的公式,確認無誤後合上目錄。
提筆在封面上寫下“可進獻”三個字,署名,用私印,然後喚人進來收拾這些書冊。
他現在的任務就是寫一份《進算術書表》,然後交給僚屬潤色。
正寫著,官家身邊的近侍突然來通知他準備明天上午到仁壽殿講史,內容是《三國志·諸葛亮傳》。
陳佑對歷史只能說是有自己的理解,絕對說不上精通。不是說他不夠格去給皇帝講史,只是有比他水平高的人,選他過去就有些奇怪了。
當天下午,宮內傳出訊息:今天上午太后把官家叫過去,讓官家給舒侯安排一個有實權的位置。
當然了,太后不可能說得這麼直白,大抵是一些諸如“兄弟親善”、“諸孫年幼”、“自家江山”之類的話語。
根據傳言,官家起初不同意,結果太后“泣求”,官家“對泣從之”。
這都是傳言,當不得真,太后和官家之間的爭論細節都有描述,在宮中多次清理的當下,怎麼可能有這樣詳細的訊息傳出來?
不過就在這傳言傳到陳佑耳中沒多久,詔令舒侯權知工部,緊接著息侯出任宗正卿。
於此同時,陳佑還得知明日和官家一起聽講的還有兩府相公並八座高官。
坐在英華殿內考慮一陣,陳佑早退了,他直接出宮前往書院。
他準備表忠心,行動是出一本小說,就像《京本通俗小說》那樣發給說書人作講古的底本。
現如今沒有《三國演義》,但是已經有通俗的三國故事流傳,陳佑就是安排人來寫三國。只是同正統的三國不一樣,別人是尊劉貶曹,陳佑這個不是,他直接吩咐作者以諸葛亮為主角,從諸葛亮躬耕南陽開始寫起,一直到病逝五丈原。
主要內容就是諸葛亮忠心耿耿、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季漢盡忠,褒揚的是諸葛亮,同時貶低董卓袁紹甚至曹操司馬懿。
就跟去年陳佑在書院講《出師表》一樣,這一本小說也是他用來表達對趙元昌忠心的工具。
一本小說不是倉促間就能寫完的,不過群策群力之下,陳佑晚上離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