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1/2 頁)
過了一陣,劉河走了進來。
陳佑抬起頭,劉河快步上前,雙手遞上一張紙:“使君,這是高良才遣人送回的信件。”
“這麼快麼?”陳佑挑起眉頭,接過紙張仔細檢視。
旁邊劉河解釋道:“高良才該是沒重視,沒什麼密封的措施,而那信使也十分大意,手下人輕輕鬆鬆就將信取出來謄抄了一份,保證不會讓人發現。”
陳佑“嗯”了一聲,很快就看完抄錄的這封信,輕笑一聲將信隨意放在桌上:“這高良才不足為慮。”
劉河當即道:“使君,當初高啟推舉高良才為留後,怕是另有隱情。”
“有隱情也無甚大用。”陳佑不太在意,“畢竟高良才已經不在京兆了。”
說著,他把看到一半的賬本遞給劉河:“去查一下這都是不是真的。不明白的去書院找賈義。”
賈義是書院算學院院長,找他自然是借調算學院精於賬目的人才幫忙。
劉河雙手接過賬本,肅容應下:“是!”
很快,房間內就只剩陳佑了,他靠在椅子上考慮接下來該怎麼走。
他離開洛陽才過了十天左右,京裡沒有太大變故。值得注意的就三件事,一個是回京的李明卿接下了陳佑之前起了個頭的後勤,對外諜報之類的交給了馬青;另一個就是樞密院副都承旨董成林轉任諫議大夫。
最後一件事涉及到皇室,興國公趙德昭受冊為興平郡王,置友及文學,司掌興平王讀書事宜。而這個興平王友,乃是知制誥薛居正。
薛居正太祖朝時就為侍臣,歷任左補闕、知制誥,正常情況下未來至少能執掌六部之一,或者出為刺史府尹,運氣好入樞府『政府』也不是不可能。可以說,對這個人選,聖人十分滿意。
雖然陳佑不知道這件事情上宋敏貞出了多少力,但盧金嬋顯然認為是陳佑兩人的功勞,找藉口賜了李疏綺和宋敏貞夫人不少物事。
這些事對陳佑暫時沒有任何影響,他注意的是另外一件小事:京中傳聞,因為試點的五州府都表現的不錯,政事堂在討論稅改是否要推行全國的問題。如果最後確定推行的話,該怎麼利用好這件事?
還有兵曹,陳佑這邊適合接京兆府兵曹的不多,最方便的一個是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劉河,另一個是在蜀地的吳竹林。
劉河不必多言,而那吳竹林,在南平時期就是陳佑下屬,當初跟著陳佑一齊反正投周。後來陳佑去了歸州,吳竹林被編入興山軍,兩人再也沒能共事過。不過雖然陳佑沒能給吳竹林太多助力,但這吳竹林逢年過節都備著一份禮送到陳佑府上,是以這麼多年來也沒斷了聯絡。
到底是讓劉河接手,還是調吳竹林過來,等查清楚吳竹林近況再說。如果讓吳竹林過來的話,就得提前從兵部和吏部走手續。
至於兵曹換人的契機,還得落在之前讓劉河準備的剿匪一事上。
最後就是藍田縣白鹿原爭水了,不知道呂雲帆會處理成什麼樣子,如果失控的話,還要防著高啟等人藉機攀扯到呂雲帆身上。
陳佑嘆了口氣,從呂雲帆接下此事起,這件事的主動權就不在他手上了。
長安縣衙,京兆府參軍事權兼長安丞的婁半夏滿臉焦慮地走進韋三橋的書廳:“延秋兄!我向你討主意來了!”
原本正捧著《春秋》看得津津有味的韋三橋帶著些茫然抬起頭,看清是婁半夏之後,放下手中書冊,調整坐姿後有些不在意地笑道:“還有你婁方宗拿不定主意的事情?”
婁半夏拉著一把椅子拖到韋三橋對面,一屁股坐上去,身體前傾焦急道:“哎呀延秋兄!小弟我這不是在說笑,高公想叫王猛虎回來!”
聽到這話,韋三橋也收斂笑容嚴肅起來。
他雙手撐在膝蓋上,微微前傾認真地看著婁半夏:“這事可不能開玩笑!”
“咱倆是什麼關係,我至於用這事來戲弄你麼?”
“王大蟲不是‘重病在床’嗎,怎麼突然要叫他回來?”
提到王猛虎,韋三橋臉上嫌惡的神情一閃而過。
“還不是那個不曉事的安嶽文,說是投到陳使君那邊去了。高公遣人來說意欲讓薛、王重新擔起職事,叫我做好準備。”
說到這裡,婁半夏抱怨道:“這算個什麼事嗎,不是我貪戀權位,實在是高公沒考慮妥當。你說我剛剛來長安縣不過兩三天,就又回去了。你我知道我這是顧全大局,但旁人不知道啊!旁人只會以為我姓婁的不堪大用,這以後我也別想在京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