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不要後悔(第2/3 頁)
就是後起之秀的地產界新人,以這種方式超過一些老牌地產商過去十數年的積累,在知名度和品牌戰略上面,躋入前線高地。
果不其然,“住宅改革運動”在南州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廣大地產界的附應。這不是他們願意給炎華置業上位的機會,實在是在目前的地產業瓶頸之中,太需要這麼一個聲音,這麼一個概念,聯動各家地產商一起推動造勢,帶動普羅大眾的神經,以改變目前的地產業界疲軟的態勢。
所謂的風口,這就是風口。
……
這個概念提出來後,各大地產商也是心態各異,在各大媒體合圍後公開放出來的採訪可見端倪。
海爾地產的盧堅表示:“這是在打文化牌。炎華置業提出的住宅改革運動,本質上我們各方都還是比較認同的,這是以中國住宅產業為載體的一場文化創新運動,可以站在文藝復興運動的高度來理解它。”
王石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中國有兩萬多家房地產企業,平均註冊資金為5000萬元,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房地產企業不到40家。這種背景下,我們萬科華用了12年融資20億,而華遠達僅僅用了3年,就融資4億多美元,因為華遠達有海外融資渠道。我們中國房地產網路的戰略聯盟,當務之急的問題是解決資金渠道。以網路的名義融資重組實體的例子大家都已看到,如盈科動力收購香港電訊,美國線上收購時代華納等。房地產企業如果不想被網路企業收購,就得聯合起來尋找資金出路。”
王石頭精明,早先時間就已經在運作中房城網,這是由國內一線房地產品牌組成的一個聯盟,從而主導和制定行業規範,炎華置業憑藉自身的實力在中房城網嶄露頭角,大出風頭,他作為中房城網的聯盟主導,即要運用炎華置業提出的新概念激發市場,另一方面作為老大,也肯定不願意全然成為炎華的搖旗吶喊者,也在藉此機會表達自己的主張,即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
任直強表示,“新住宅運動是房地產業發展到今天,市場經濟給政府管理的一個訊號。我們的行政管理、規劃限制等各個方面都有落後於市場的地方。市場經濟要求一切從需求出發,發展商可能落後於市場需求,管理者落後於發展商,這就是我們倡導住宅改革運動的原因。”
萬通地產的馮倫針對一些說他們營造概念炒作的聲音表示:“同樣一件事,IT業炒網炒概念叫成創業,發展商炒地炒房就成了大騙,而實際上網路公司在燒錢,發展商在掙錢。”
也有不同意見,潘屹表示,“這是一場反建築反商業的老闆會,不過規模搞大了,喊出了口號而已。其實建築和商業才是住宅改革運動應該關心的問題。”他的野心和自負與王石頭一般無二,當然不願意成為應聲蟲,他看到了住宅改革運動的優勢,但本質上也不想指導行業思想的大旗拿給炎華置信獨佔。
這之中當然也有抗衡唱反調的,有些地產商表示,“住宅改革運動最大的作用是宣佈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住宅建設時代結束了,一切以市場為主。既然市場化了,就應該是發展商、材料商、建設師的事,與管理部門無關,既然政府不管,所以大家應該坐下來重論江湖主題。”這當然是希望把如今的格局打散重組的,但這些聲音在如今的大勢面前,沒有多大的效果。
房地產界倒是為此震撼,因為“改革”、“運動”這種詞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江湖洶湧,旗幟廝殺的血腥氣,讓人蕩氣迴腸。
在眼下的地產界,太需要這種刺激來扭轉局面了。
而關鍵的一點是,炎華提出的這個“住宅改革運動”,有個清晰的主構,但邊界卻又是模糊的,很多定義顯得寬泛,這就可以多了試錯的空間,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讀。
從一個層面來說,如果你想把一個行業炒熱,那麼一開始一個概念的範圍就不能太具體和清晰,否則就會缺少解讀空間,容不下大量熱錢。
這就好比後世的區塊鏈,是一個道理。
……
炎華憑藉這場會議嶄露頭角,南州也分到了一杯羹,五里莊的地塊,就是炎華為踐行自己提出“運動”的一塊試田,很多雙眼睛,其實都在關注著。
徐蘭和程燃逛了學校,程燃又陪著老媽在學校附近的運動裝商店給自己添置了幾件衣服,逛了累了,下午就在科大北門外面很出名的烤魚店坐了下來,館子是老房子搭出來的,很舊,但是味道很好,是科大學生們改善伙食的一處喜歡的好去處。
到了飯點,館子裡坐了不少學生,天南海北的各種口音,母子倆在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