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k街見聞(上)(第2/2 頁)
在K街上,最著名的外國集團莫過於以色列,以色列遊說集團是外國對美國遊說的典範,以色列遊說集團透過政治獻金對美利堅國會的滲透和議員的滲透,直接左右了美國對中東政策的制定,而這個政策的唯一原則就是:以色列優先。這個集團在美國國會山之中的地位幾乎不可挑戰。
程飛揚要在美國來引進技術,那麼就要面臨美國各種對外國審查制度,特別是對“紅色中國”的堤防和敵意,在這種情況下單憑伏龍公司在美國佈局,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別說參與公司的收購,哪怕就是對技術科技企業進行入股,都是很難透過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這關就過不了。
伏龍的戰略核心是爭奪3G高地,因此程飛揚要取得美國優勢的WCDMA晶片技術合作,核心的和非核心的,這上面要跟美國方面磨,哪些能夠合研,共享技術,一起合作,哪些無法合作,那麼就進行購買,無非錢多錢少,這一套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伏龍若是單純過來,想要和這邊搞一套交換,那只是異想天開,吃閉門羹是必然的。
但如果透過K街遊說,促成這些交易的達成,那就會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程燃這回隨程飛揚一併赴美,雖然手頭上剛賺了八千萬,手上還有積蓄盈餘,但他並未考慮來美國投資科技企業,已經成名的,譬如谷歌這些,一來他以一個外國人身份,想要在這上面給自己碗裡刨一塊,那麼就有無數同樣想要入股的美國公司,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把他給打下去。太好打壓了,直接扒出他的來處,就能透過行政力量打壓來自“紅色中國”的資金。
其次,未能成名但未來看好的,也不把穩,因為他在美國這邊沒有力量存在,無法監管,那麼到後面很容易就發生在多輪融資後,自己在初創企業的那些股份,會被人覬覦瓜分掉,把自己驅逐出局。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也是人性的弱點,你一不是孫正義那樣的名聲,需要創業公司依仗,二沒有在本地的資源提供,只是因為初創時投了一部分錢,就佔得了大量股份,而這讓努力把公司壯大起來把蛋糕做大付出最大努力的創業者如何想?憑什麼不能把你踢開?這種念頭一動,無論是多麼正直的創業者和公司實際掌控人,都會生出心思來,一旦這種心思一起,那麼就要演變成內部奪權大戰,現實中已經有無數這樣的案例。
為伏龍在K街遊說的其中一家公司叫做LB,創始人羅伯特經營著這家從規模來說算是K街很小的公司,在K街3000多家註冊公司裡面,可能前2000都排不上號,然而在華盛頓這個人口100萬左右的城市裡,登記和沒有登記的各類說客,大概就有4、5萬人之眾。可想而知,一個議員往往會面對多少說客,而這之中,又有多少說客能夠真正左右議員?
“很多人以為遊說是大公司的領地,小企業最終會失敗,因為小企業沒有能力常年僱傭駐華盛頓的又說代表,有沒有足夠的財力為議員競選提供政治捐款而引起議員重視,但其實這是種誤解,像是羅伯特這樣的小遊說公司,如果方法得當,更容易取得成功。”孫廣振私底下給他們介紹擔任伏龍游說的代表羅伯特的背景。
“大學退學,來到國會山實習,創辦了一家政治求職網站,後面輾轉加州,擔任被指控向利比亞走私武器的軍火商的公關,幫客戶向政府推銷各種物品,從手電筒到導彈制導軟體,後來透過這層關係在華盛頓有了門路。在他四十八歲的時候,打通了給克林頓的那個電話。從此一個新的世界在他眼前開啟。”
孫廣振道,“如果我們要達成協議,這麼一個和白宮乃至國會山都有雙重人脈的人,伏龍和他保持長期關係,說不定能起到很大奇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