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統籌人(第2/3 頁)
?”
那邊站在那裡本來是看熱鬧的楊牧一行,一個二個有些發懵,目光隨後就自然而然聚焦到楊牧臉上了……
什麼情況?
你管這個叫“不讓他日子好過”?
說好的得罪了校長,主要矛盾的碰撞呢?
周圍路人中眼神都閃過一些個訝異,不少人張望過來,看到程燃,又自然覺得理所當然。
他們大一大二的目前感觸還不深,但是大三大四,更多的研究生那邊,對這個實驗室的更多內容和可以提供的對個人的前景幫助就有了深刻印象。
科大和CQ的實驗室涉及軟體工程,研修班,還有幾個計算機領域的技術認證,就業促進多個方面。同時可以和其他高校聯合科研,還可以作為人才梯隊補充入口,填充到國家級的重大科研專案,應用專案需求上面。
這就導致了這個實驗室已然成為很多研究者或者想要獲得更好就業去向的人才一個爭先恐後擠進去的平臺。
透過這個平臺,有足夠能力的人就留在實驗室搞研發科研,要不然就和CQ,聯眾,華章軟體等公司對接,現在據說房地產公司,甚至還有伏龍公司在實驗室也有人才需求。
而也在鄧教授的參與下,聶雲和聶川兄弟二人各帶有不同團隊,聶川主要是軟體上面,聶雲則放在積體電路設計上面,團隊成員也多數都是研究生博士,目前聶川的軟體團隊已經產生了好幾個應用軟體專利,透過網際網路公司最早實現成果產出,已經獲利超過百萬,這是直觀最為旁人津津樂道的成績。
而聶雲帶的團隊也出了幾個嵌入式控制結構的成果專利,如果在微結構上順利突破境界,有望今年衝刺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結成金丹。
同時科大的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在這個年代更是產學研合作模式的一個視窗,因此引得多方報道,還有多所大學前來參觀調研,清華北大方面也來過考察,科大的校企實驗室給他們研討自己和企業共建實驗室合作模式提供了範本和諸多管理運作方面的經驗。
所以這個實驗室經常上媒體報道也不足為奇,再加上程燃屬於實驗室的負責人,他不主管專案,但是各專案的程序和方向他都盡在掌握,所以往往有時候面對媒體和前來調研的各方團體,程燃對總體都有清晰的把握,有時候也要出動他來進行解說。
光是這樣都已經足以讓人感覺到詫異了,要是外界知道實驗室的團隊各研究方向都有他參與制定,恐怕還不知道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驚世駭俗。
方向是一個專案極為重要的前置環節,一個專案的主攻方向,甚至決定這個專案的成敗。這不是拍板就來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資料論證和技術支撐。
有的人覺得有時候那是一種直覺,但這種直覺恰恰是在經過了大量知識積累才能靈感乍放。
要說一個大一學生了解各專案程序方向都已經足夠給予一個天才的評價了。本來科大天才不少,再加上程燃狀元身份,倒也還是能受著。
但如果說可以決定科研方向,那可能會直接被劃為怪物,作妖的範疇。
也是屢次給外界講解實驗室各專案程序這種行為,乾脆讓媒體盯上了他,所以這回黃培讓他看的也是前幾天記者過來專門對他這麼一個實驗室裡“統籌人”的採訪。
這種採訪無傷大雅,專業性太強,在廣泛社會中引不起什麼討論,不比李明石那種熱度,影響不到平時生活,只可能會在學術圈裡受到關注,所以程燃也就接受了採訪,說的無非也是對計算機領域濃厚的興趣讓他參與到各個團隊的程序研究中,團隊的各位老師專家也願意跟他交流,才會讓他這方面懂得多,不代表專業知識厲害,只是知道大家在幹什麼罷了,很是謙虛。
當然關於他現在掌控著實驗室資金流向,實際上他就是這個實驗室幕後負責人這種事情,科大不會對外講,他自然也不會說。
黃副校長那平時就常在學校慶典活動的話筒裡出現,還是很具辨識度的聲音在那邊兀自笑,“我還是覺得你採訪中的這一條:‘還因為臨時考察的講解任務,經常因此耽擱了課程被專業老師時常批評……’這段,還是修改一下好了……”
“畢竟還是南州的大報紙,這麼寫出來不太好看……而且你還是在為咱們科大做貢獻嘛,有時候課程上面的缺失還是情有可原,相信相關教師還是會酌情予以寬容的,這點你放心,我們科大從來講究科學管理,具體事件具體分析,我會跟你老師溝通的……”
那邊站在那裡的楊牧一行,都目光略滯,面如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