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孫悟空求救?(第1/2 頁)
是的,沒錯!
其實劉伯欽,就是一個佔山為王的山大王!
他仗著手下養了一大幫山匪,在這方圓數十里山脈內為所欲為,欺男霸女,光是枉死在其手中的平民百姓都不知凡幾。
只是其一向喜歡偽裝成獵戶,又身在大唐勢力外,才能讓其如此肆無忌憚的行事,至今沒有被官府給追緝到。
其實嘛,在這個時代還是有著因果報應的。
一般像這種十惡不赦的惡人,按說早該受天罰了才對!
可偏偏,人家屁事沒有!
你說為啥?
呵呵,
說到底還不是其母一生信佛,每天帶著一家人念頌佛經為其禱告,巴結上了佛門!
你還真別不信,
對於佛家來說,還真就這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眾生的生死他們可以不在乎,可對自己忠誠的信徒,有時候還是會偏幫一二的!
遮掩部分天機,很難嗎?
甚至這次託夢陳母讓兒子請唐僧禮佛超度,都有很大可能是某些佛門中人故意安排的!
也正因為有了這座大靠山在,人家劉伯欽才逍遙至今!
當然了,
這些其實他本人並不知道。
畢竟只是區區凡人,不過是佛門佈下的棋子罷了……
……
卻說那夜,伯欽的父親之靈得以超脫沉淪,鬼魂早來到東家宅內,託夢與一家長幼道:
“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久矣。今幸得大唐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地府將差人送我於富貴之地託生。爾等可好生謝送長老,千萬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說完,便消逝不見……
等得劉伯欽一家夢醒,太陽早已東上。待得一家人會面後,伯欽的娘子驚奇道:
“婆婆、太保,我今夜夢見公公回家……他說罷便徑自去了,媳婦叫他也不應,眼看著留他不住,沒想到醒來卻是一夢。”
劉伯欽、劉母聞言也都是點點頭,示意自己同樣如此。
“看來這長老來歷確實不凡,要不孩兒將他留在此處,每日裡為母親唸經、頌佛如何?”
驚奇於唐僧的能力後,劉伯欽眼中不由閃過一抹貪婪!
如果說父親託夢之事為真,那自己能將大唐聖僧束縛在此,將來不管是母親亡故還是自己將來,豈非都有了保障?
畢竟綁人這種事情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我兒不可……”
誰料劉母卻搖了搖頭,果斷否決了他的想法:
“……此乃聖僧,不可褻瀆!人家為我們做上一場法事,已經算是情至意盡了,欽兒你就不要再為難人家,放他走吧!”
不得不說,老太太雖然也知道自己兒子做的那些惡事,但心底終究還存著一絲善念。
她不想因為兒子的一時貪婪,害的自己多年禮佛積攢下的那絲善緣,最終付之東流!
“好吧!孩兒聽母親的。”
劉伯欽雖然兇殘,但終究事母至孝,眼看著孃親不同意,他也就捨去了這份心思。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唐三藏在劉家吃頓齋飯後,便在劉伯欽的親自護送下,離開了這個地方繼續向西而去。
等到了一處山路盡頭後,兩人這才停了下來。
劉伯欽回身立於路下,拱了拱手道:“唐長老,接下來的路恐怕就要您自己走了。伯欽就此告辭!”
唐三藏聞言,急忙滾鞍下馬合什一禮道:“有勞太保再送一程如何?貧僧路生,屬實心下沒底,就怕再遇之前那事!”
說這話時他極為誠懇,也確實不捨得對方就此離開。
誰料劉伯欽卻搖頭道:
“唐長老不知,前方那處喚做兩界山,因形如五指,也被人稱作五指山。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地界。那廂狼虎,不伏我管,屬實沒法越界,恐怕只有長老你自己去了。”
誰料他不說還好,如此一解釋唐三藏更心驚了。
他嘴唇訥訥良久,心下清楚無法勸動對方,最終也只能輪開手,牽衣執袂,滴淚分別。
只是二人永遠不會知道,這一次別離便是生死之別!
就在三天後,
當一尊恐怖麒麟虛影從天而降時,直接便一口把整個劉家莊給吞了下去,雞犬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