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安帝(第1/2 頁)
肅王府的書房裡,謝康已經等候許久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郢都破滅之後的大半年裡,肅王府不再像從前那樣,對政事堂嚴防死守,如今的政事堂權柄,比起大半年前分量要重上許多。
大半年前,政事堂裡涉及到知府以上級別的文書,都要備份送進肅王府裡給趙顯過目,如今就不用了,除卻一些朝堂大事,肅王府已經不再事無鉅細的過問朝政了。
穿著親王常服的趙顯,負手走進書房,對著謝康微笑道:“表叔見過母親了?”
今日跟姜瑤大壽,謝康是老肅王趙長恭的表弟,他理所當然應該去給自己的表嫂拜壽。
謝康從座椅上站了起來,微微彎著身子,輕聲笑道:“見過太妃娘娘了,太妃娘娘氣色比起從前好多了。”
姜瑤一個人在燕都獨居了十幾年,基本見不到任何人,心裡自然是有些悽苦的,現在回了臨安城,兒女雙全,又有一大幫孫兒在膝下承歡,這個昔日的北齊帝姬,笑容比起以前的確要多了許多。
趙顯笑呵呵的在自己的主位上坐了下來,眯著眼睛說道:“表叔這麼急著找本王,不知道有什麼事?”
謝康也重新坐了下來,笑道:“是這樣的,馬上就是年關了,禮部呈交了幾個年號上來,留作明年備用,下官等一時不好選擇,就拿來給王爺看看。”
新帝登基的第二年,朝廷就要改元,也就是更換年號,在前周的時候,一個皇帝可以有許多年號,但是自從天下三分以來,天下變成了三個國家,如果再頻繁改動年號,就會導致紀年混亂,於是從百多年前開始,每一代天子就只用一個年號。
久而久之,年號就成了一個皇帝的代名詞。
比如說成康帝趙睿,天元皇帝項雲都。
現在,已經是隆武七年的年底了,那位隆武皇帝已經“殯天”了大半年,等過了這個年關,就是新帝的元年了。
說著,謝康從衣袖裡取出一張白紙,起身遞在趙顯的桌子上,趙顯伸手接過,隨意看了一眼,最終從十幾個年號之中,選擇了“平安”兩個字。
太平長安。
趙顯畢竟為人父母了,任何一個父母對於自己孩兒最大的期望,永遠都是平平安安。
趙顯用手指了指,輕聲道:“就這個罷,如今天下一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再有什麼紛爭了,還是取個平和一些的年號為好。”
謝康恭敬低頭,笑道:“下官知道了,明天下官就讓政事堂把文書下發給禮部,讓他們準備改元的事宜。”
就這樣,新帝的年號在兩個人幾句話之間就定了下來,不過趙顯和謝康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未來的平安帝趙延宋,將會成為有史以來,年號與事蹟最不搭的皇帝……
…………………………
處理完年號的事情,趙顯抬頭,認真看了一眼謝康。
當初趙顯剛剛進京的時候,謝康還只是一個禮部左侍郎,年紀也還不到五十歲,滿頭黑髮讓這個謝家的二郎顯得頗為年輕,但是如今,十年時間過去了,謝康也在政事堂做了八年的首相,如今的謝康,已經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八年時間,冗雜的政務讓這個頗為英俊的謝二郎彎下了腰,滿頭烏髮幾乎變得雪白,看起來蒼老了不少。
儘管趙顯這些年,偶爾會對謝康有一些不滿,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十年時間,如果沒有謝康在朝堂之上鼎力相助,肅王府的處境,將會艱難許多。
趙顯輕輕嘆了口氣,微笑道:“這十年以來,表叔好像老了許多。”
謝康的動作為之一滯,最終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搖頭苦笑道:“當年在朝堂之上,看陳靜之頗多不順眼,認為這個老書生,不過是靠著從龍之功,霸佔首輔之位,爭權奪利,尸位素餐。”
說到這裡,謝康嘆了口氣:“後來,下官也做到了陳靜之這個位置上,才知道朝堂之間,並不是那麼簡單,才七八年的時間,下官就有些心力憔悴的好睏,陳靜之能夠在這個位置上一做就是十幾年,還遊刃有餘,能力確實超過下官良多。”
趙顯微笑道:“表叔妄自菲薄了,成康朝個時候,可沒有隆武朝這麼多事情,我大啟這麼多年南征北討,臨安朝堂依舊能成為穩固的後方,這都是表叔的功勞。”
謝康搖了搖頭,不過沒有多說什麼。
趙顯眯著眼睛說道:“表叔,咱們都是自己人,侄兒也不想與你拐彎抹角的說話,這麼些年表叔功勞不小,肅王府不會虧待了謝家,本王現在與你一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