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稱帝之後,論功封賞(第1/1 頁)
凌寧稱帝了,國號為華。 西面的大趙國蠢蠢欲動,終究不敢進犯,因為現在的凌寧不是羸弱的幼虎,而是成年的猛虎。甚至於,趙皇和南詔國君開始恐慌了,因為他們知道凌寧的野心不會因為稱帝而變小,反而會更大。 凌寧是肯定要滅掉大趙國和南詔國的,但他不會現在就出兵。 畢竟剛剛登基,有些事情不能操之過急。 次日。 華朝建國後的第一個早朝。 身穿黑色龍袍的凌寧走進太極殿內,文武大臣齊齊行禮,高呼萬歲,萬歲聲響徹整個大殿。 新國第一個早朝,自然不是商議國事,而是論功行賞。 凌寧掃視殿內大臣,朗聲笑道:“朕奉天而戰,僅用三年時間,便建立華朝,多虧眾位愛卿輔佐。有功之臣若是不賞,豈不是要寒天下人之心?” “傳旨吧。” 凌寧身旁的一名太監躬身上前,高聲道:“眾臣聽旨!” “褒賢昭德,昔王令典,善念功,有國彝訓。 中書令房玄齡,兵部尚書韓信,尚書令蕭何,左驍衛大將軍岳飛等人,或夙預謨謀,綢繆帷幄,竭心傾懇,備申忠益,或早從任使,契闊戎麾,誠著艱難,績宣內外,義冠終始,志堅金石,誓以山河。 朕特此封賞: 房玄齡封邢國侯、杜如晦封萊國侯、蕭何封酇雲侯、賈懷英封壽鄉侯、郭嘉封洧陽侯、程昱封安鄉侯、蘇秦封縱橫侯、荀彧封敬潁侯、陳平封戶牖侯、端木雙封離陽侯、龐鉅封安遠侯。 韓信封定國侯、岳飛封定邦侯、白起封武安侯、張遼封晉陽侯、徐晃封陽平侯、李嗣業封神通侯、姜維封平襄侯、陳慶之封仁威侯、戚繼光封平瀛侯、冉閔封武悼侯、霍去病封驃騎侯、周瑜封平虜侯、許褚封左武侯、典韋封右武侯。霍子龍封永昌侯、杜權衡封青川侯、王巢封…” “昭告天下,鹹使知聞!欽此!” 凌寧對於打天下的文臣武將也是不吝賞賜,一口氣封了三十幾個人,全部封侯。 至於為何沒有國公和郡王,則是因為大業未成,畢竟還有好幾個敵國未滅。 如果現在就給他們封賞國公、郡王,那將來將無功可賞。 聖旨頒佈後,被封賞的官員們齊齊跪下謝恩領旨。這讓其他官員豔羨不已啊,這就是從龍之臣的好處啊。 瞧瞧這三十幾個侯爵,基本上都是出身寒門。換做盛世,這些人別說封侯,能成為六品官員已經是頂天了。 而宣佈完聖旨,便是對一些職務的調整。 房玄齡為中書令、杜如晦為中書左侍郎、靳秀浩為中書右侍郎、蘇秦和龐鉅為左右門下侍中、蕭何為尚書左僕射、荀彧為尚書右僕射、包拯為京兆府尹、程昱為大理寺卿、郭嘉為吏部尚書、賈懷英為兵部尚書、陳平為戶部尚書、葉林霜為禮部尚書、沈萬雙為工部尚書、張雲濤為刑部尚書、端木雙為御史大夫、周銘為國子監祭酒、諸葛信為太常寺卿… 六部之外,新增一部,名叫農業發展部,賈思勰為尚書,專門負責農業發展。 武將方面,也是一系列的調整。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不管如何調整,都是讓凌寧的心腹掌控軍政大權,從而保證江山永固。 而隨著官員任命之後,接下來就是對疆域的管理。 現在凌寧獨佔兩國疆域,還有一個東瀛,之前大梁的那套地方劃分已經不符合現狀了,所以就需要重新劃分。 凌寧已經和幾位重臣商量過了,按照“省、州(府)、縣、村”的行政管理制度。 大梁國和大陳國加起來,劃分十二個省,每個省內管理數州之地,設立處置使,負責全省政務。州(府)類似於前世的市,由刺史管理。 所以十二位處置使的人選也是鄭重之重,選的都是有能力且信得過的官員。 要提的是,東瀛也設為一省,名叫瀛洲省。 而地方行政劃分好後,接下來,就是兵力的調動。 首先是東瀛,駐兵二十萬,讓平瀛侯戚繼光暫管,過段時間,還會遷徙百姓過去,對東瀛施行本土化管理。 兩代人之後,也就是三四十年,東瀛國將徹底消失在歷史中,東瀛也會徹底變成華朝的一部分。 其次,岳飛、霍去病各領八萬兵馬,繼續進入匈奴草原,覆滅匈奴。 原來的大陳京城更名為北都,由張遼駐兵十萬。徐晃坐鎮於銅州,也駐兵十萬。霍子龍坐鎮匈州,也統兵十萬。 其他兵力,則在韓信的率領下班師回朝。 有三十萬大軍駐守於大陳國地盤足矣,可保大陳國內安定。韓信和其他兵力回朝後,還有重用,那就是攻打大趙國。 … 這次早朝足足進行了一個多時辰,中途休息了兩次,吃了一頓早飯。 凌寧頒佈的每一道聖旨,都關乎華朝未來的發展,所以每個官員都牢記於心中,不敢遺漏。 常言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在新皇登基也是如此,誰做不了,那就立即捲鋪蓋滾蛋。華朝別的不多,就是人多,你不想當官,有的是人想當官。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