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魔法的本質以及藝術的鳴響(第1/3 頁)
對於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而言,“魔力是什麼”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他們自認為答案顯而易見,並且不值得深究下去:魔力就是魔力,是這個世界無處不在的能量之一,是眾神賜予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可以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的標準。
一部分神官會告訴你,魔力是神明隕落之後散佈在世間的權柄,是“永恆石板”所記載的眾神戰爭所留下的餘波,那些落敗的神明在戰爭中四分五裂並墜向大地,他們的身軀在半空中燃燒,火焰與煙就是最初的魔力,而燒剩下的殘渣就是最初的魔物;一部分法師中的學者則會說,魔力是元素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橋樑,它是一種“超物質”,可感知可運用卻不可見,它來自以太海的動盪,並會隨著現實世界與元素界的相對距離變化而呈現出無規律的漲落,也就是魔力上湧現象……
然而高文無法接受這兩種說法中的任何一個,他來自一個崇尚科學與理性、崇尚明確解讀一切奧秘的現代化世界,他認為魔力應該有某種更加明白的、更加容易理解的,甚至可以用資料量化,用模型規範的解釋。
涉及神明的領域或許不能這麼幹,但既然魔法師們能用特定的方法來運用魔力,甚至能用公式來簡化施法流程,那麼魔力肯定是可以這麼分析的。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報,魔力確實是“無處不在”,整個世界每個角落都充滿了這種看不見的力量,而這個世界的人們運用魔力的方法主要是兩種,一種是直接的施法,法師們用精神力量來構築出法術模型,隨後讓法術模型去調動大氣中原本就有的魔力,從而形成法術效果;另一種是用類似充能法陣或魔力井的設施來首先提取魔力,隨後再將魔力用在法術儀式裡。
不管哪種方法,魔力都是從大自然中“汲取”的,而非人類所能憑空創造。
所以高文一度認為魔力可能真的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或者是以物質為載體的某樣東西,可是瑞貝卡的“符文扳機”在接通瞬間所產生的瞬時魔力卻讓他有了點不一樣的想法。
這很像是在某種能量場中會產生的現象——他大膽假設著。
如果魔力是一種“能量場”,而魔力的各種運作效果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波動呢?符文扳機就好像處於能量場中的一個不完整迴路,當它接通的瞬間,迴路變得完整了,於是這個能量場便會有一部分進入迴路中,而在這個過程中,能量的流動就產生了可以被觀測的“魔力波動”,但由於符文扳機的迴路是閉合的,所以這個過程無法持續進行,因此魔力就是瞬時的……
這樣一來,雖然魔力的最初來源仍然是大自然,可符文扳機中的瞬時魔力卻是由人為因素而“創造”出來,並無“汲取”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符文扳機明明沒有采集和充能結構,卻產生了微量的魔力。
高文皺著眉,隨手從旁邊拿過一塊充當鎮紙的黑石,手指用力在上面抹過,職業者的力量輕而易舉地在上面劃出了彷彿漩渦一樣彎曲的線條,隨後他線上條中間用力壓下一個圓點,形成風系的元素符號:微風。
一陣輕微的氣流出現在黑石周圍,這種僅僅比石英砂貴一點的廉價魔導材料開始發揮作用,高文感覺自己的手腕正在被清涼的風輕輕吹拂著。
他隨手一抹,符文被破壞,微風隨即停止。
這就是這個世界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符號,被刻畫在特定的材料上,竟然就可以產生如此明顯的效果……為什麼?
如果真的用自己剛提出的“能量場理論”來解釋的話,似乎就能解釋通了:魔力原本就已經充盈,並且和這些天然的魔導材料進行著不間斷的相互作用,原本這個過程是平靜且無特殊效果的,但隨著在這些材料表面刻下特定的紋路,“能量場”與“作用物質”之間的平衡發生變化,魔力波動的頻率隨之變化,現象也就隨之發生。
但如果能量場理論是真的,卻又沒辦法解釋各種儲能晶體的原理:它們是怎麼把魔力儲存起來的?如果魔力的本質只是一個包裹著行星的“場”,而魔法只不過是特定頻率的“波”,那麼儲能水晶中儲存的魔力又是怎麼個形式?
高文的思維發散開來,突然想起了關於魔法起源的歷史,刨除掉那些神棍所宣揚的“萬法神授”或“龍語魔法起源論”之外,事實上在學界還有一種說法,這種說法認為人類最初的魔法其實是來源於對某些魔獸的模仿:那些魔獸身上有著特殊的角質層或外骨骼結構,而在這些結構上則有天然的魔紋(符文),正是由於生物演化過程中不可思議的巧合性,身體進化出了此類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