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回家(第1/1 頁)
…… 【僱主:許軍】 【系統規模:微型企業】 【僱員人數:10/10】 【當前日收益:¥4,800/日】 【累計年營收:¥76,700/¥50w】 【系統賬戶:¥80,000(注資/轉賬)】 許軍人坐在從祁門縣返回老家的黑車裡,心思卻是放在了系統面板上。 這四天下來,除了人事部每天固定的幾千塊工資外,回來前採購的那批mp4也已經全部售出,系統賬戶再次逼近十萬大關。 本來是不止八萬的,但今早起來看見光著身子窩在他懷裡的錢茜,再想想昨晚的瘋狂,作為一個不差錢的男人,總不能沒有任何表示,果斷轉給對方一萬塊錢。 這可不算買春,更沒有任何侮辱人的意思,只是友誼賽後獲勝方給落敗一方補償的醫療費。 而且也算是許軍的一種自我保護,不然萬一錢茜事後反悔,然後告他牆堅,那他可是有口難辯。 有了這一萬塊錢轉賬,就算對方真有什麼想法,鬧起來最多定性個瓢猖。 錢茜對此也沒有任何不滿,欣然接受了。 至於兩人以後的關係怎麼發展,那還有待商榷。畢竟他們都是成年人了,不至於因為一場友誼賽就要死要活要負責,各取所需,互相溫暖而已。 這一點,彼此都很清醒,許軍也覺得省心。 除了給錢茜的一萬,他在回來前又在縣裡的銀行取出一萬現金,該孝敬給爸媽的還是不能少。 至於為什麼不多拿一些,倒不是許軍不捨得,只是怕貿然拿回家太多,二老會有所懷疑。 萬一到時候老兩口不放心,以為他們這兒子在外頭走了歪路非要刨根問底,反而是個麻煩。 現在這樣就剛剛好,跟他們說每個月兩萬多塊錢收入,父母大機率不會有太多懷疑,只會替他驕傲,這些錢收著也安心。 七座的黑麵包車,平常要人滿才會走。而且核載七人的車,有時候塞上九人十人都是常事。 從祁門縣城回安凌鎮全程接近七十公里,黑麵包車的滋味,比大巴都不如! 許軍自然是不肯再吃這方面的苦頭,多花了些錢,把黑車變成了包車。原本只能送到鎮上,現在卻是可以直接給他送回村裡了,省得從鎮上到村裡的那八九公里山路他還得再折騰一回。 五峰村位於祁門縣北部的安凌鎮,坐落在群山之間,自古出山一條道,只在山窩窩裡留出了個相對平緩封閉的空間供養一村民眾。 這一點,倒也算是徽州很多古村落的特色,“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徽州的真實寫照,“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也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五峰村依山而建,粉牆黛瓦,錯落有致,背靠在大洪嶺的腳邊。 左右是幾壟山田,不難看出,田畝有限,想依靠農桑養家餬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有一線山溪自大洪嶺上長流而下,穿村而過,直釀進秋浦河中,這條河的源頭能在村裡,大概也是上天賜給五峰村村民的寶物了。 村裡小三百戶人家,一千多村民,凡事農桑,全指著河水澆灌,畢竟藏在山窩窩裡的土地,就連雨水都翻不進來。 許軍也是大半年沒回來了,一路走下來,村裡房屋密匝緊湊,巷弄縱橫窄幽,寧靜深遠,古樸祥和,若是再陡峭些,說成山寨都有人信。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 如果拋開經濟發展和民生不談,倒也算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 進村後碰見的所有人,幾乎都是許軍的叔伯嬸孃、爺爺奶奶,有沒有血緣關係他理不清,但從小就是這麼稱呼的,家家戶戶沾親帶故。 該打招呼的也不能裝作沒看見,而且必須得小輩主動。作為村裡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學生之一,他可不能忘了規矩。 所以光是從村頭走到家這一段路,他就至少停下來寒暄了七八回,花了半個多鐘頭不止。 也難怪村裡的年輕人出去了都不太願意回來,交通不便是一方面,那些繁瑣的規矩和複雜的人情網也是一方面原因。 許軍家住在村子中心,在村裡算是比較富裕的人家,早些年是最先一批買了拖拉機、摩托車,近幾年又給家裡裝了空調、電腦。 他家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建築,平面佈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廳。按功能、規模、地形,靈活佈置,富有韻律感,宅居很深,佔地面積就足有三百多平。 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住人,廳堂用中門與後廳堂隔開,後廳堂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仍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的結構也是如此,一進套一進,形成屋套屋。 青山、綠水、白牆、黛瓦再加上馬頭翹腳,在質樸中透著清秀,許軍從小對自家的老屋就很滿意,因為在村裡是少有的氣派。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